江蘇丹陽市春蠶大面積不結繭 鑒定系中毒所致
連日來,江蘇丹陽很多蠶農的臉上布滿了愁云,辛辛苦苦勞作后,本該是收獲的時候,可是很多蠶農自家喂養的春蠶不結繭,蠶農半年的辛苦打了水漂。
針對丹陽春蠶不結繭的現象,6月8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初步鑒定:有毒物質中毒所致。
平均結繭率50%左右蠶農經濟損失嚴重
從5月上、中旬開始,丹陽的蠶農便喂養春蠶。按照以往的經驗,從幼蠶出殼到吐絲結繭,整個過程為30天左右。
6月上旬,本應該是春蠶吐絲結繭的時候,但丹陽市陵口鎮漕塘村、訪仙鎮以及珥陵鎮等地的蠶農所喂養的春蠶,眼看就能結繭賣錢的春蠶大量萎縮、出水、死亡,蠶農不得不含淚將春蠶一批批扔掉。
據丹陽市農委調查顯示,丹陽市飼養的2000多張春蠶,不結繭蠶在20-90%,平均達50-60%,有的蠶農甚至絕收,給丹陽市蠶桑生產帶來了嚴重損失。丹陽市蠶桑技術指導站相關負責人表示,春蠶出現大面積嚴重不結繭現象在丹陽市和江蘇省尚無歷史記錄。
6月8日一早,記者走進丹陽市珥陵鎮沈甲村養蠶戶沈鎖富、沈順龍家,只見兩戶家的蠶室內大批的春蠶“癱瘓”或趴在地上,方格蔟上只有少數繭子。正在采繭和清理蠶室的沈鎖富說,春蠶一向最好飼養,以前上蔟兩天后就是白花花的一片蠶繭,但今年熟蠶就是不能“上蔟”吐絲,“癱瘓”或爬得滿地都是。“我家今年養的4張半春蠶,結繭率頂多只有30%。我們養了40多年蠶,還從未遇到今年這種情況。”沈鎖富說,今年干旱之年,桑葉不怕旱,由于追施了一次肥料,桑葉長勢很好,本希望今年減價能增加些收入,結果勞而無功,損失了5000多元。
丹陽市陵口鎮漕塘下柵口村及其周邊共有近百戶蠶農。70多歲的村民黃正法說,春蠶成熟前,幾乎沒有看出任何異樣,但做夢也沒想到,其上蔟三天也不吐絲結繭,用手一摸,感覺蠶寶寶全身酥軟,肚子里沒有絲,撕開蠶體后全是水樣。老人說,“以前,熟蠶的嘴用手一摸,嘴里就會吐絲,但今年“上蔟”后的春蠶始終爬來爬去,最后大多落在了蔟下,幾乎看不到什么繭子。
春蠶上蔟不結繭,讓一些養蠶大戶更是苦不堪言。丹陽市訪仙鎮瓦西村村民錢如松痛心地告訴記者,他家今年養了16張蠶,如果不出意外,一張能結60公斤的繭,按今年的每公斤38-40元計,他今年預計獲利近4萬元。但是,面對蠶寶寶大批大批不結繭,他們一家人從管養桑樹開始,白白辛苦半年不算,請人工、買化肥等等,就損失3萬多元。
蠶業專業合作社更憂慮呼吁提振蠶農養蠶信心
6月8日下午,記者在丹陽市陵口鎮新興蠶業合作社采訪時,當地蠶農黃林忠提著一小袋蠶繭來賣給該合作社,他說:“我去年養了兩張春蠶,賣了190多斤繭子,平均一張蠶有90多斤,而今年一張蠶只采到蠶繭15斤!”
“往年春繭收購時,合作社社員和丹陽市的訪仙、珥陵、呂城等鎮蠶農都排隊前來銷售,但今年這種情況讓人意想不到。”丹陽市陵口鎮新興蠶業專業合作社社長黃金柱告訴記者:“去年春繭收購價每斤14-15元,今年漲到了每斤20元,正常情況下,一張春蠶能收益2000多元。丹陽市400多家養蠶戶,春秋兩季養蠶,往常一年能銷售三四萬公斤蠶繭,而目前該合作社僅收購蠶繭1500公斤,蠶農受損太大了!”
黃金柱不無憂慮地告訴記者,“合作社繭子數量收多收少是小事,蠶農利益受損才是令人心焦的大事。”
黃金柱介紹,前幾年蠶繭市場價格大起大落,不少地方出現蠶農大面積毀桑現象,繭絲綢也倒閉了,為了穩定一方傳統產業,他在鎮江地區領辦了首家蠶業合作社,專門為蠶農提供市場信息、生產資料、收購等系列化服務。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國際繭絲綢市場行情大跌,浙江省當年秋繭收購價每斤僅5元,合作社為防止社員和蠶農再度毀桑,將收購價放到5.5元。由于蠶業合作社急蠶農所急,想蠶農所想,當地及周邊鄉鎮的不少蠶農都加入了這一合作組織。
面對大批蠶農的經濟損失,黃金柱希望有關部門盡最大努力幫助受災蠶農渡過難關,想盡一切辦法幫助蠶農恢復養蠶信心。
旱災無雨造成桑葉污染是主因
今年“上蔟”大面積不結繭的現象,引起了丹陽市政府領導和丹陽市農委的高度重視,丹陽市桑蠶技術指導站迅速深入蠶農家中察看,并進行調查分析。
針對一些蠶農提出的春蠶不結繭是不是蠶種問題,6月8日,經丹陽市桑蠶技術指導站將該市春蠶不結繭樣品送給中國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鑒定檢測:經病理學檢驗,樣品蠶中沒有檢測到微孢子蟲、病毒多角體、細菌、真菌等病原,其蠶體中部絲腺比正常蠶略小;通過對養蠶過程中蠶體生長情況、桑園和周邊作物農藥使用情況以及蠶期中氣候等因素的綜合分析,初步鑒定送檢蠶不結繭的主要原因是有毒物質中毒所致。
丹陽市桑蠶技術指導站站長莊英介紹,造成今年春蠶有毒物質中毒的兩個主要原因:一是今春遭遇了50年不遇的自然旱災,使得在整個春蠶飼養和蔟中期間,沒有持續較強的降雨過程,由于沒有大暴雨的沖刷洗滌,大氣污染、農田治蟲在桑樹葉面積累的污染塵埃,未能得到有效自然凈化。
莊英說,雖然4月中旬丹陽市西部鄉鎮有過一次人工降雨,但由于雨量分布不均,該區域只有司徒一些蠶農影響較小,只有個別蠶農每張產繭在80斤左右。二是家蠶是長期馴化的昆蟲,抗逆抗毒抗病能力極弱,同時,蠶期也出現了忽高忽低不利蠶兒發育的氣候。由于上述幾種因素的疊加,蠶兒長期食用有微量污染的桑葉,造成蠶兒發育不齊,蠶體虛弱,上蔟難,營繭慢,不結繭蠶多現象。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