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縫協發布縫機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轉型升級、邁出建設縫機產業強國關鍵之步的攻堅階段。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3月18日中國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用堅持“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平穩增長、質量為先”的總體發展思路,為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強國發展戰略指明了方向。
回顧“十一五”
六大成就奠定發展基礎
作為服裝、箱包等產業的上游行業,縫制機械行業同樣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小康社會密切相關。“十一五”期間,行業發展歷經波瀾,前兩年保持持續壯大的較快發展勢頭。從2008年開始,受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和行業自身發展周期調整的雙重影響,全行業產銷量等經濟指標連續兩年呈較快下滑態勢,跌入近10年來的低谷。
通過積極應對和調整,行業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抵御風險能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強,特別是隨著我國經濟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的逐步回暖,行業自當年第四季度以來,已逐步擺脫低迷并呈現出強勁、持續的復蘇態勢,產銷規模快速回升。特別是2010年行業全面呈現恢復性的高速增長,年產值創歷史新高,產量全面接近行業歷史最高水平。同時,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明顯加快,成效開始顯現。
本次會議上發布的《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顯示,截止“十一五”末,行業約有縫制機械整機生產企業830家,其中縫紉機整機生產企業620家,非縫紉類縫制設備整機生產企業(主要指除縫紉功能以外的其他驗布、裁剪、鋪布等相關縫制設備)約210家,零部件生產企業1000余家,主要分布京津冀、上海、江蘇、浙江、廣東、陜西六大產區。行業累計完成產量7496萬臺,產值1935億元,利稅92.6億元,累計出口5392.9萬臺,出口額70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十一五”期間,行業發展雖然歷經波瀾起伏,但仍取得了經濟總量保持增長、結構調整加快實施、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品牌建設積極推進、兩化融合有所突破、行業地位全面提升,這六大成就。
“十一五”時期,行業經濟總量保持增長,經濟運行質量不斷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快速提升,實現年均經濟增速為11.5%;產品結構調整也取得重大突破,如機電一體化縫制設備占比從“十五”末的2%上升到25.04%,電腦平縫機占平縫機總產量的比例由5%提升到36.5%以上,特種工業縫紉機年產量占工業縫制設備總量的比例由3%提升到9.5%;企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創新體系建設、創新成果豐碩。除了伺服控制、多軸聯動控制的集成控制創新取得重大突破外,行業累計共有45個科技項目獲得國家輕工業科技進步獎;申報各類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專利共4384項,同比增長50.7%;完成了50項國家及行業技術標準的制、修訂,同比增長233%。創新人才建設取得顯著成效,行業主要50家骨干企業的科技人員占從業人員的比例由“十五”末的7%提升到目前的10%左右。
《規劃》中指出,企業對品牌建設投入和宣傳意識明顯增強,品牌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提升,國內一流服裝企業對國產品牌縫紉機的接受程度有所提高。另外,企業管理信息化和設計制造柔性化取得明顯進展。ERP、PLM等各種信息化管理系統以及精益生產、5S、6西格瑪管理等各種現代化管理模式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應用。
此外,我國縫機業年產量占世界縫機總產量比重由“十五”末的71%提高到目前的80%,年產值占比由45%提高到目前的59%,產業繼續向中國大陸聚集,不僅為國內經濟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而且行業累計出口創匯70億美元,繳納利稅上百億元,為我國紡織服裝等下游行業直接或間接創造了近500萬個就業崗位,推動了下游行業的發展和轉型升級,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得到提升。{page_break}
開局“十二五”
質檢提升趕超是發展重點
“強國”基礎已經奠定,毫無疑問,“十二五”的這5年,是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由“大”變“強”的關鍵5年。
《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了“十二五”期間行業發展目標,即“十二五”末,行業創新能力接近國際先進水平,質量、品牌基本具備與國際知名企業在同一平臺競爭的實力,產業結構與贏利水平具備支撐行業健康持續發展的能力,行業實現向世界縫制機械強國邁出關鍵的第一步。
由此可見,質量和品牌的提升成為了“十二五”期間行業發展的兩大關鍵詞。
據了解,一直以來,行業產品質量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一定差距。而近一年來,雖然行業隨著上游行業的回暖而強勢回暖,行業各項經濟數據恢復到了行業發展高峰時期的水平,但由于原材料價格、熟練技術工人緊缺、零部件供應緊張等各項生產要素的綜合作用,使企業利潤逐漸變薄,因此部分整機和零件企業在趕訂單的同時忽視了質量工作,因此,為我國縫機業的進一步發展埋下了隱患。
“關于國產縫制設備的質量,我們都有一個無法回避的共識:行業產品質量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明顯差距,這也是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大而不強的重要原因。”談及質量問題時,杰克控股集團總裁阮積祥這樣感慨。
本次理事會上,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常務副理事長何燁針對中縫協的重點工作作說明時指出,今年,行業質量趕超工程進入關鍵的攻堅階段,中縫協把今年工作的主題確定為“質量提升年”。
“為什么中縫協提出‘質量提升趕超’這一關鍵詞,是與行業所處的發展階段非常相關的。經過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國內縫制機械企業產品制造能力和品種發展等方面有了較大提升和突破,同時產品價格非常低廉,但國產產品的競爭力仍然不夠強,大多數國產縫制設備仍然無法被國內一流服裝企業接受,其本質原因是產品質量與品牌影響力與國外品牌產品存在一定差距。”何燁進一步強調。
《規劃》中提出,“十二五”期間,我國縫機業質量提升的目標是,大宗縫制設備的產品質量達到國際知名品牌同類產品質量水平,特種縫制設備達到或接近國際同類產品質量水平;關鍵零部件國產化率接近100%,質量基本達到國際同類產品質量水平。
《規劃》把“提高質檢水平,實施品牌戰略”作為行業“十二五”期間的六項重點工作之一,因此也把“質量趕超”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
對此,何燁提出,質量工作是行業和企業應常抓不懈的永恒工作主題。“十二五”期間,特別是今年,為實現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的“強國”目標,中縫協將通過四項措施為行業質量提升工程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何燁介紹:“第一,在去年的基礎上,在更大范圍內針對國外品牌的最先進、最新設備的技術等進行測試、分析,建立反映產品質量、外觀、噪音、縫制效果,以及原始狀態等的檢測和評價目標、指標體系,作為企業質量趕超工程的具體技術依據;第二,在建立質量技術目標體系的基礎上,組織技術專家、檢測機構、試點企業的技術人員,研究各個技術項目的數據,制定統一而標準的檢測方法,使企業能夠以統一、科學的方法對產品進行客觀的評價;第三,組建專家團隊,對試點企業或有需求企業的進度、方法、各項落實措施等,提供技術咨詢、跟蹤、督導服務;第四,組織行業質量管理培訓、質量信息交流和發布,以及對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的攻關。此外,中縫協還將對共性、關鍵技術攻關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