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行業“十一五”節能減排力求完美收官
今年是我國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最后一年,當下距離單位GDP能耗降低20%目標還有不到3個月,時間緊迫。而這剩下的時間,對于紡織服裝行業來說,同樣關鍵。
五年前,《紡織工業“十一五”發展綱要》莊嚴地承諾了行業的降耗目標、環保目標等;如今,行業正在做著最后的積極努力,力圖完美“收官”。事實上,紡織服裝行業一直以來就把節能減排當成一項重要工作,不敢懈怠。
2008年,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對部分棉紡、化纖、印染企業進行義診,重點針對染整、棉紡開展節能減排潛力診斷工作。
2009年,在銅牛、紅豆、如意、報喜鳥等十家紡服企業首次公開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上,“節能減排”的內容赫然在目。
今年7月,中紡協啟動了“落實責任你我同行”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節能減排績效評價活動,這不僅是落實CSC9000T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的重大舉措,也是中國產業界首次發動的全價值鏈節能減排行動。
目前,企業有無可資借鑒的經驗?
現狀成效與壓力并存
“十一五”前四年,紡織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增加值(按可比價)能耗下降了39.27%,單位增加值(可比價)污水排放量下降了22%,熱能、中水和纖維的循環回用生產已初具規模。
有媒體報道,在歐美一些較為發達的國家,服飾上已經出現了“碳標簽”;日本的一家公司的營銷手段是以舊換新,消費者可以用穿過的舊衣服換取新款服裝,舊衣服贈送困難人士或經過重新設計加工后變成新款服裝;我國香港地區制衣訓練局聯合成立了香港的服裝企業可持續發展聯盟,計劃今后在服裝生產上進行低碳流程設計,并轉化為成衣上的碳標簽……這是目前國際上對于低碳環保、節能減排,在服飾上所做的具體努力。
將視角延展到整個行業層面,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社會責任辦公室研究員胡柯華表示,2009年5月歐盟委員會的相關協議修改了紡織品及床墊環保標簽的頒布標準,要求各個產品類別均須符合若干生態標準(如對氣候變化的影響、能源和資源消耗等),才能獲得環保標簽(也叫“花朵標簽”)。
而在美國方面,2009年6月底,美國政府通過了征收進口產品“邊界調節稅”的法案,率先明確從2020年起開始對進口高碳排放產品征收所謂的“碳關稅”。從更深層次來講,這是發達國家憑借其綜合環保優勢變相提高環保標準阻礙他國產品進入本國市場,以保護本國制造業,這種新型的貿易措施再次為我國各制造行業敲響節能減排的警鐘。
胡柯華表示,中國現在的制造水平雖然能夠全方位滿足客戶的要求,但如何實現“綠色”紡織服裝產品出口,行業協會還在不斷地探索推進節能減排工作,以應對今后可能出現的潛在貿易壁壘。
眾所周知,紡織服裝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產業、民生產業,更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產業,它在吸納社會就業、出口創匯、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
今年7月舉辦的2010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聯合發布會上,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孫瑞哲談到社會責任時曾表示,社會責任正成為行業發展軌跡的“基本參數”和企業經營管理的“主要變數”。
而與“參數”、“變數”相吻合的是,在衡量行業的“產值、銷量、銷售收入、出口額”等傳統指標外,新增了“能耗、污水排放量”等新“參數”,環保方面的指標被納入參考范圍。
最近,從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了解到,“十一五”前四年紡織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增加值(按可比價)能耗下降了39.27%,大力推廣清潔生產工藝和設備以及中水回用技術;單位增加值(可比價)污水排放量下降了22%,熱能、中水和纖維的循環回用生產已初具規模。
不難看出,紡織工業能耗所占工業能耗總量的比重、單位增加值能耗、單位增加值污水排放量等都有大幅下降。行業在節能減排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然而不可忽略的是,紡織工業同時也是一個資源依賴型產業。從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提供的一份最新研究報告中可以看到,目前,中國紡織工業總耗能占全國工業總耗能的4.3%,規模以上企業用水量占全國工業企業的8.51%;廢水排放量占全國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的10%,其中80%為印染廢水,平均回用率僅為10%左右。總體來看,多數紡織企業節能減排投入不足,先進工藝裝備采用率較低。由此可見,紡織服裝行業的節能減排整體工作依然不能松懈。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