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獨立設計師正在經歷著設計與市場的矛盾
獨立設計師
從Uma Wang日前亮相2014米蘭秋冬時裝周,到Renli Su獲得倫敦2014春夏時裝周最具潛力新人獨立設計師,純正的中國設計力量開始出現在國際時尚界的金字塔頂端。
獨立設計師品牌William Sim是馬來西亞華裔設計師William2013年在北京創立的同名男裝品牌。他北上來北京創業時,曾放棄之前在廣州擔任的新家坡女裝品牌紐芳New Found首席設計師一職。William說:“我就是喜歡北方的氛圍,人們對于自己想要穿什么非常有主見,尤其是時尚度高的年輕人,他們在選擇服裝時不會把讓人認識我穿的品牌作為標準,這對剛起步的獨立設計師很重要。”
另一位獨立設計師王聰,曾在國內著名獨立設計師集合店BNC做了兩年企宣,他用“沒想那么多”概括了自己創業的初衷。兩年的工作時間,每天接觸大量的國內獨立設計師,讓藝術設計專業的他萌生了做設計的想法。2013年,王聰和兩位朋友在北京創立了獨立品牌蘭,設計、面料、生產、宣傳、銷售,他和他的小團隊全權包攬。
2012-2014年短短兩年間,僅北京地區的獨立設計師數量就從幾百人增長到超過3000人。
驚人的數據背后,是時尚產業商業模式的轉變。過去,人們逛商場、追品牌,現在,時尚消費者的時尚品位不斷提升,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不斷成熟,買手制這種更能滿足時尚人群消費需求的商業模式成為必然。這無疑為獨立設計師的成長提供了最寶貴的沃土。
設計與市場:魚和熊掌
運營得風生水起的國外著名獨立設計師品牌、叱咤風云的大咖設計師們很多都是懂設計更懂市場的全才,如賦予LV新生并自創Marc Jacobs品牌的小馬哥;讓奢侈品牌膽戰心驚、用輕奢概念玩轉時尚市場的Michael Kors;拯救Gucci后精準定位運作自己同名品牌的Tom Ford等。
然而,這對于多是藝術院校畢業的國內設計師而言,則沒那么容易。市場,并不是他們在象牙塔里能輕易接觸到的領域。
BNC創始人洪晃曾透露,很多國內的獨立設計師更像是與市場絕緣的藝術家,她經常要做的工作就是不厭其煩地解答設計師們關于“秋冬貨品做多少量”、“做裙裝還是褲子”這樣的問題。
從16歲就兼職開始工作的William直言不諱:“我以前就是主修藝術的,藝術家和設計師的區別就在于,前者是追求極致的個性和純粹的感性表達,而后者是要有清醒的商人意識的。”
品牌已經運作良好的蘭,基本上在所有的新款投入市場之前,王聰都會和團隊充分討論如何做、做多少,不好賣的款式根本不會嘗試去生產。“衣服設計感再強,消費者不買賬,根本賣不動,新品牌要先活下來。我們很清楚這一點。”王聰說。
創下國內獨立設計師先河的范然坦言,以前做衣服是為了表現自己的想法,后來漸漸意識到,設計師不能只顧自己的喜歡,服裝要讓大家穿。她明白了,設計是為消費者做的。
定位選擇:不如另辟蹊徑
William創業之初曾想,那么多的設計師都在做女裝,何苦去分那已經剩得不多的一杯羹,何不另辟蹊徑,也許會有很大的空間。用自己的市場思維開拓男裝領域,作為新晉設計師的生意經可圈可點。
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的一項統計顯示,中國女裝市場前五名全部為國外品牌,中國自主品牌女裝形勢嚴峻,庫存壓力巨大,有的甚至虧損20%。市場的飽和已經讓女裝品牌的競爭日趨白熱化。
無論是William還是王聰,他們對自己的品牌要賣給誰有很明確的想法。專注于自己的“定位”,即便目標人群是小眾,也有大的市場。
做好小眾概念,不意味著閉門造車。蘭的目標消費群就是追求品質的小眾人群。王聰介紹,其主要銷售方式是線上獨立設計師電商平臺,因為他的顧客很多都活躍在互聯網上。
William則選擇把店開在798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那里是他的目標客群常出沒的地方。“讓品牌有持久的生命力,并不是迎合所有人。”這是他對于“市場”二字的理解。市場也印證了這句話的正確——他的優雅暗黑系男裝銷售情況不出意料的喜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