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國際羊絨博覽會彰顯高端羊絨
在中國羊絨的時尚版圖上,寧夏羊絨一直懷抱著成為中國羊絨第一集團軍的目標,而中國寧夏國際羊絨博覽會無疑是這個目標最有力的展示和整合平臺。
開幕式:確立寧夏羊絨高端地位
在第四屆中國寧夏國際羊絨博覽會開幕式上,寧夏回族自治區主席、博覽會組委會主任王正偉在致辭中說,2006年以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和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成功舉辦了三屆中國寧夏國際羊絨博覽會、兩屆中國西部(銀川)服裝服飾藝術節,在寧夏和國內外紡織服裝行業間架起了一座友誼之橋,為加強對話交流、經貿合作提供了重要平臺,成為中國西部具有影響力的品牌展會。近年來,以羊絨、西服、皮草、回族服裝服飾為代表的寧夏紡織服裝產業迅速崛起,特別是羊絨產業發展迅猛,成為世界最大的山羊絨流通集散地和羊絨制品加工基地。2011年9月,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建設寧夏銀川承接產業轉移(生態紡織)示范區。在剛剛閉幕的寧洽會暨第三屆中阿經貿論壇上,國務院批準寧夏建立“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成立銀川綜合保稅區,更為紡織服裝行業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名譽會長許坤元在開幕式上表示,寧夏是我國西部經濟發展較快、發展潛力巨大的省區。以羊絨產業為特色的寧夏紡織業異軍突起,成為國際重要的山羊原絨、無毛絨集散地和羊絨制品加工基地,毛紡織、服裝行業也得到快速發展,紡織工業已成為寧夏輕紡工業的支柱產業之一。在今年經濟運行形勢復雜多變的情況下,寧夏紡織工業仍然保持了平穩較快的發展,這充分說明,寧夏紡織工業具有一定的規模實力和美好的發展前景。同時,寧夏又被國務院確定為“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相信寧夏紡織服裝產業必將迎來加速發展的新機遇。許坤元說,第四屆羊絨博覽會和第三屆服裝藝術節已經在全國紡織行業形成品牌效應,對于促進寧夏紡織服裝行業發展,加強對外經濟合作交流,推動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波蘭國家代表團團長、農民黨發展基金會理事會主席米哈烏·路德維科夫斯基表示,羊絨在波蘭是最珍貴的紡織品,在銀川舉辦的羊絨博覽會暨服裝服飾藝術節展示了中國引以為傲的燦爛文化和傳統。“我非常榮幸在銀川看到中國品質最高的羊絨,這是一個了解和欣賞中國文化的絕佳機會。”他說。
博覽會:國內外羊絨精品云集
由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共同主辦、寧夏輕紡工業局等部門承辦的中國寧夏國際羊絨博覽會暨中國西部(銀川)服裝服飾藝術節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六大節會之一。博覽會內容主要包括服裝服飾展覽展銷、2012中國寧夏生態紡織綠色經濟論壇、自治區女領導專場走秀、著名羊絨品牌發布羊絨流行趨勢、中國回族服裝服飾攝影作品大賽、中國服裝發展史攝影作品展和項目簽約等多項活動。{page_break}
展會現場高端羊絨品牌云集,其中參展的寧夏品牌有“圣雪絨”、中銀絨業旗下品牌 “菲洛索菲”、“BROWN ALLAN”和紗線品牌托德鄧肯、嘉源絨業旗下品牌 “絨典”和外銷品牌CY;還有 “靈州雪”、“帕雪蘭”及來自各省區的知名羊絨企業和產業集群,此外還有來自美國、日本、意大利的品牌。
作為第四屆中國寧夏國際羊絨博覽會暨第三屆中國西部(銀川)服裝服飾藝術節的系列活動之一,第四屆中國寧夏(靈武)國際羊絨節于26日開幕。來自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土耳其、韓國、柬埔寨、澳大利亞、拉脫維亞共和國、羅馬尼亞11個國家50余名外國客商,內蒙古鄂爾多斯、湖州珍貝、北京雪蓮等300多家國內企業負責人蒞臨節會,尋找商機。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楊紀朝在靈武羊絨節開幕式上致辭中表示,希望靈武羊絨企業把握現有成果和產業發展機遇,積極擴大國內消費,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場;加強技術改造和自主品牌建設;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抓好產品設計,開發時尚、功能、環保、個性的羊絨制品,逐步提高羊絨產品的附加值。
在開幕式上,靈武市還收到了三大“禮包”——被頒授“自治區出口羊絨安全示范區”牌匾、被批準籌建“國家羊絨及其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檢測中心”、“寧夏羊絨制品質量檢測中心”揭牌。同時,中國(靈武)國際羊絨城也正式落成剪彩。這一切都使得靈武羊絨產業發展成為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和銀川保稅區建設的“先行軍”。
近年來,寧夏羊絨產業迅猛發展,產業鏈不斷完善,已成為自治區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特別是靈武市,已成為全國乃至世界重要的羊絨集散地、精品羊絨的分梳基地和羊絨制品加工基地,形成了集分梳、絨條、紡紗、制衫、面料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產品遠銷歐洲、美國等43個國家和地區,年產值近100億元。
綠色論壇:探討中國紡織可持續發展
第四屆羊絨博覽會暨第三屆服裝服飾節的主題是“品質生活·生態經濟”,因而,與本屆博覽會主題緊密貼合的一個論壇——2012中國寧夏“生態紡織·綠色經濟”論壇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這個論壇不但表達了寧夏羊絨產業的目標及社會責任,更掀起了整個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升級及可持續發展的新一輪研討的序幕。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名譽會長林乃基在論壇上表示:伴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生態環境惡化與能源資源保護日益受到廣泛關注,綠色、低碳、環保發展已成為世界經濟的主流。紡織工業既是我國傳統支柱產業、重要民生產業和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又是耗能較高、節能減排形勢嚴峻的工業領域。在當前國際國內形勢下,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產業升級,走綠色發展之路,是我國紡織工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國紡織工業80%的產能集中在東部地區,如何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振興等區域發展戰略的歷史機遇,積極推進紡織產業轉移,構建東中西部紡織產業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新格局,是“十二五”期間紡織工業亟待解決的現實課題。對以上選擇和課題進行深入探討研究,有助于理清認識,避免盲動,開辟路徑,創新模式,為實踐探索提供重要的思想指南和行動綱領。{page_break}
他希望寧夏發展紡織產業、包括在生態紡織產業示范園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以生態環保為前提,嚴格準入門檻,明確生態標準,強化科技支撐,探索出綠色經濟的發展新模式。深刻把握生態紡織未來的發展趨勢,著力解決因技術改造、產業升級以及持續發展衍生的新的生態問題;集中力量探索解決發展生態紡織品的新技術,推動生態紡織健康發展,切實發揮輻射引領作用。
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常務副主席齊同生在論壇上表示,紡織工業作為傳統支柱產業和民生產業,受到了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近年來,寧夏羊絨制品等紡織服裝產業迅速崛起,形成了良好的產業基礎和發展態勢。2011年9月,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建設寧夏銀川承接產業轉移(生態紡織)示范區,為寧夏和國內外紡織服裝產業轉移發展、創新發展創造了新的歷史機遇,也為寧夏探索紡織工業轉型、工業結構優化、區域合作拓展提供了新平臺。自治區政府把承接產業轉移(生態紡織)示范區建設作為探索綠色經濟發展模式的重要抓手,列為全區工業的“二號工程”大力予以推進,成立專門機構,制定特惠政策,全面啟動了各項建設。伴隨著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和“綜合保稅區”的建立,金融優惠、能源合作等一大批含金量很高的政策都將付諸實施,為寧夏生態紡織發展創造更加優越的環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