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名人談世博(十八)
姚明 著名籃球運動員,2010年上海世博會形象大使。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上海人,看到上海成功承辦世博會,看到世界文明將在上海集中展現,我倍感驕傲與自豪;而成為上海世博會的形象大使,為自己的家鄉做些事情,見證祖國進步與世界發展的交匯融合,更是一種無尚的榮耀。
記得第一次參加世博會就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或者說是震撼,當時是在日本的愛知世博會,一是我被當時中國館炫目的中國紅所震撼,二是當時看到展出超大的顯示屏和俄羅斯展出的1.8萬年前被凍死的猛犸象感到震驚。那次世博之行,真的是讓我開拓了眼界。我會不由得對比奧運會與世博會,奧運會是體育專業方面的,去看的人大多都是體育迷;而世博會則更像是一個大型的游藝博覽會,在那里各國都拿出各自先進的科技或發現,無論是喜歡天文的還是喜歡考古的,又或是喜歡現代化科技、各種各樣展覽的人們,都可以去看去玩。
世博會所呈現出的,是人類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城市的演變,它讓人們不斷憧憬著更加美好的未來。我的祖國已經迎來了她60歲的華誕,上海曾經的小漁村現在已被世界譽為“東方巴黎”;在浦東開放的進程中,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理念不斷進入了城市的每個角落,而各種來自四面八方的文化在城市聚集、融合并煥發出特有的魅力。因此,我也更加盼望世博會在上海的舉辦,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借此機會走進上海、了解上海、體會上海。
這次上海世博會選擇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宣傳語,的確,城市是人類現代文明重要標志,是現代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中心。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不斷打破著國家、城市的區隔和局限,每一個城市的發展無法脫離外來文化的融入、經濟一體化以及科技的相互借鑒。這讓各國家和城市創造出了多層次、豐富多彩的城市生活。上海和休斯頓是我最常居住的兩個城市,我深刻地感受到東西方文化在這兩座城市中的交融,感受到城市間互動對城市發展的推動。從上海到休斯頓、從中國到美國、從東方到西方,我非常榮幸能成為這種交匯融合的一份子。
這種交匯融合帶來的日新月異,的確常常讓我為上海的發展而自豪、興奮不已,然而另一方面我卻有時候會心生一絲失落和擔憂,比如回到上海也不再能聞到小時候路邊小吃的味道,感受不到小時候那樣弄堂里熱熱鬧鬧的生活場景,似乎我也看不到在上海與在美國生活的差異了,除了這些表面上的東西,包括我在內的這代人,和繼而將成為社會新生力量90后,心中對海派文化、對老上海的生活方式幾乎沒有了清晰的印象……每當想到這些,我總是難免會有遺憾的感覺。除了上海,中國和世界各國都有很多既有美麗的自然資源又富有深厚特色文化的地區,世界各地的人們走進了這些地方,帶入了不同的語言、文化、新鮮的東西,但是外來文化的融入是不是也正在帶走那里深厚的原生文化呢?
每個城市的原生文化就像是這座城市的靈魂,是一個城市和人民的根。城市日新月異的發展不應該以犧牲原生文化以及損害自然資源作為代價的。只有一個城市擁有完整深厚的文化根基,開放的吸納融入多元文化,才能不斷煥發豐富的色彩和蓬勃的生機。如何將城市的發展與原生文化、自然資源的保護相協調,如何將多元文化與原生文化融為一體,希望能夠成為我們這個時代城市發展的重要課題。希望我們的后代能夠生活在一個有靈魂、有夢想,有根、有世界的土地上。
我相信世博會的召開,會更集中地將世界文化帶入上海這個包容吸收國際文化的城市。這樣的交融匯聚,對城市的發展是一次推動,對城市中的人也是一次啟迪。再一次預祝上海世博會的圓滿舉辦,期待著世界各國文化和人類最新進步在上海的集中匯聚,期盼在這次盛會中世界各國的人們,能夠就城市發展與原生文化、自然保護達成更深的共識。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