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集群未死 翻身之仗要怎么打才好
哈佛商學院小哈里·菲吉工商管理教席教授加里·皮薩諾(Gary Pisano)和來自威尼斯大學的研究員朱里奧·布丘尼(Giulio Buciuni)于2015年發表了工作論文:《馬歇爾的集群能否在全球化環境中生存?》,解答了產業集群何以成敗的問題。近年來,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制造業集群正在消亡,因為地理位置對于企業成功的重要性已經減弱。在當今的全球市場中,想要研發、打造和銷售產品,企業擁有多種采購選擇。
為了研究這一課題,皮薩諾教授和布丘尼探究了意大利東北部的4個產業集群。“意大利是一個非常合適的研究對象。由于歷史淵源,圍繞這些特定地區所分布的產業集群遍及全國。每個區域都與一個特定的產業相關聯。“皮薩諾說道。
集群并不是一個新概念。早在20世紀初期,阿爾弗雷德·馬歇爾(Alfred Marshall)便開始在英國研究這一概念,并將其稱為工業區。從加州北部的釀酒業到底特律的汽車制造業,制造業集群似乎可以在任何地區、任何行業涌現。同時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勞動力,以及一所大學或其他研究機構的地區更容易建立起集群。
面對這種“集群消亡論”,皮薩諾教授和布丘尼決定一探究竟。“我認為人們的大致想法沒錯,既然市場全球化了,那么我們就不再需要產業集群了。”皮薩諾教授說道。“而我們得出的結論是,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這不是非黑即白的。”
他們實地研究了4個命運不盡相同的集群。其中,運動鞋和木椅這兩個產業集群江河日下,而高端女鞋和家具這兩個產業集群不僅存活了下來,而且不斷繁榮興旺。
被研究的兩個制鞋產業集群實地距離僅相隔50公里,但是他們的發展卻大相徑庭。位于蒙泰貝盧納(Montebelluna)的運動鞋產業集群可追溯至19世紀初期本土工匠制作登山鞋的時候。后來,這個產業集群向滑雪靴和運動鞋生產拓展,并且吸引到諾迪卡(Nordica)和耐克(Nike)等大品牌的投資。
由于生產過程中所雇傭的員工數量龐大,而且大部分不需要什么技術含量,龍頭企業們開始紛紛將生產外包給羅馬尼亞和中國這樣勞動力相對低廉的經濟體,將公司的研發和生產業務分離開來。他們研發出了鞋底模具和其他組件,可以運向世界各地。結果,2006年至2012年,本土員工人數下降了15%。
“在某些情況下,你無需毗鄰生產基地。滑雪靴的例子便能說明這一點。一旦你制作出了模具,那么靴子就可以在世界各地量產了,”皮薩諾教授說道。
女鞋產業集群同樣萌芽于19世紀初期,當時皮鞋生產最早始于布倫塔(Riviera del Brenta)地區。該產業集群在維持本土生產的同時,不斷加大對研發和設計的投入。如今,全球90%售價超過500美元的高端女鞋產于該地區。
集群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龍頭企業是否能夠扮演好被皮薩諾稱之為知識整合商的角色。知識整合商必須植根于本地市場,但同時也需要能夠進入全球市場。它是連接兩個世界的橋梁,助力該集群保持自身的競爭優勢。來自布倫塔地區的公司熟練工人,能夠將國際設計師的草圖轉換成原型模板,從而推動當地供應商持續不斷地提升他們的生產能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