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皮鞋的起源及發展史
幾千年前,人類的祖先就有了穿鞋的習慣,用獸皮裹足、用皮造履到現代皮鞋,穿著皮鞋的歷史相當悠久。
相傳在黃帝的時候,臣子于則就“用革造扉、用皮造履”。這可以說是中國皮鞋的起源了。
商周時期,制革和皮鞋生產技術已很成熟,許多西周銅器的銘文中都有關于生產皮披肩、皮圍裙、生皮索、鼓皮、鞋筒子皮、染色皮和生皮板等的記載。當時還設有“金、玉、皮、工、石”五種官職。可見制革和皮鞋生產在那時已相當發達,以至在朝廷中要設專職的官員加以管理。據歷史記載,商朝宰相伊尹就“用革做履”,計算起來,中國做鞋的歷史也有3000多年了,只是與當今的皮鞋式樣不同罷了。現代的皮鞋制作技術,從國外傳到中國的歷史并不長,只有100多年時間。
戰國時代,著名軍事家孫臏年輕時與龐涓一起拜師學習兵法。后來龐涓在魏國當了將軍,
他深知自己才能不及孫臏,就耍陰謀害他。一天,他請孫臏至魏都(今河南開封),借故對孫臏施以刖刑(去膝蓋骨),致成殘廢,并加以軟禁。后來,孫臏得到齊國使臣的幫助,秘密回到齊國。并又齊將田忌推薦給齊威王,威王問起兵法,孫臏對答如流,就委任他為軍師。孫臏為報龐涓斷足之恨,親自指揮操練10萬精兵。但苦于雙腳不能行走,又不能支撐起來,就以原始皮鞋為基礎,設計了有脛甲(鞋幫)和鞋底兩部分的圖樣,刻制木楦,由鞋匠使用較硬的皮革,照圖樣縫制成一雙“高甬子履”。這雙高腰皮靴,分成幫和底兩個部件,是現代皮鞋的雛形,可算是世界上皮鞋的始祖了,世界上第一雙皮鞋就誕生在中國。孫臏穿上這雙皮鞋,依靠較硬的靴幫和鞋的支撐力可以行動了。于是乘車指揮10萬大軍。以“批亢搗虛”、“疾走大梁”、“攻其必救”的戰法出奇制勝,大破魏軍,戰勝龐涓。這一戰,發生在公元前353年,歷史上稱為齊、魏桂陵(今山東菏澤東北)之戰。孫臏創造出第一雙幫底縫合的皮鞋,是制鞋史上的一大創舉。后來的一些制鞋名師為了紀念他,便將孫臏畫像掛在家中,寄托懷念之情。那時候,凡掛有孫臏畫像的人家,表明是以制鞋為業的。孫臏被后人推崇為“制鞋始祖”。
現代皮鞋是從國外傳來的。中國原來用皮革做的鞋,叫皮靴,式樣不盡相同。它因用途不 同而分成幾類。如走路穿的叫單底快靴,形狀近似蚌殼式布棉鞋;騎馬穿的叫馬靴;雨天穿的叫釘鞋,它用皮革做面和底,鞋底下面裝有鐵釘。這種“釘鞋”在20年代十分流行。
1876年,上海出現了自制皮鞋,當時浦東有個名叫沈炳根的鞋匠,手藝高超。早先專做雨天穿著的皮釘鞋,后來國外皮鞋進入上海,沈炳根兼做修理和擦皮鞋業務。他是個有心人,在修理整飾皮鞋過程中,對皮鞋的式樣和結構,進行仔細的琢磨和研究。第一雙現代皮鞋,從不分左右腳的“直腳”鞋子,演變為分左右腳的鞋子,這是中國制鞋技術的一大發展。從此,中國現代皮鞋生產逐步得到了發展。沈炳根1876年籌資在上海永安街開設了中國第一家現代皮鞋工廠,帶了不少徒弟,由此制造皮鞋的技藝便傳播開來,上海逐漸形成了皮鞋行業。上海許多老工人,不論識與不識,一提到沈炳根,大家都肅然起敬,稱他是中國現代皮鞋的“祖師”。皮鞋一般由鞋幫、鞋底、鞋跟、內包頭和主跟等部分組成。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