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品牌明確自身定位 結合現代科技
“壓力山大”,這是運動品牌普遍面臨的問題。
首先是庫存,至2012年底,國內6大運動品牌存貨達32.93億元,截至今年6月份,存貨30.29億元,減少的庫存還不到一成。
緊接著是為了配合庫存清理帶來的關店潮。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李寧、安踏、匹克、中國動向、361°、特步品牌關閉門店數量合計高達2249家,也就是說,6家公司平均每天關店12家。
然后是犧牲利潤的打折促銷、訂單減少和凈利潤下滑。國際巨頭耐克發布的財報顯示,繼第一財季凈利潤下滑12%后,今年第二季度凈收入再度下滑18%。從各大運動品牌公布訂貨會情況可以看到,安踏、特步、匹克等訂單情況均出現跌幅,終端銷售上,運動品牌折扣度低至3折已是常事,個別品牌甚至推出了1折的降價促銷。
而再看多家運動品牌陸續出爐的半年報:安踏營收33.7億元,同比下降14.4%;李寧上半年營收29億人民幣,同比下降24.6%。安踏的營收跌回到了2010年的水平,李寧更是跌回到了2008年。
在經歷了近20年黃金期的高速增長之后,國內運動品牌們的好日子終于走到了頭,接下來,是夾縫中求生,還是困局中尋求突圍,是各大廠商需要解決的問題。
主動技術創新
耐克采用全新NIKENITE技術的新款跑鞋鞋面采用了電腦橫機的紗線紡織技術,其鞋面只有34克,整個鞋面由整塊單一材料制成,且采用了無縫制作。無獨有偶,阿迪達斯宣稱的新型無縫技術跑鞋adizero Prime knit也幾乎同時推出,其革命性意義就在于創新的設計。
國產品牌中,匹克體育最近也與NBA球星托尼·帕克一起揭曉了搭載匹克北京研發中心與國際級生物力學研究機構聯合研發的創新鞋底科技系統——梯度雙能科技球鞋。匹克方面宣傳,梯度雙能科技更加人性化,分別針對速度型運動員和彈跳性運動員設計,并依據不同使用者足底壓力分布規律配置不同力學特性的材料,為足部提供最合理的力學反饋。
事實上,在過去的發展中,尤其是國產運動品牌競爭中,同質化發展、盲目擴張、價格戰血拼是一直制約行業發展的頑疾,而針對產品的科技研發和技術創新則容易被忽視。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當廠家逐漸嘗到這種惡性競爭的苦果后,各大運動品牌在產品技術研發的力度上開始重視并逐步產生了效果,如近期用航天領域專用纖維制造的羽毛球拍、內置充氣籃球、可降解材料制成的運動地板等高端科技產品的不斷成功研發,使科技創新讓運動品牌走進了一個新的時代。
明確自身定位
事實上,在阿迪達斯和耐克兩大國際運動品牌巨頭的發展中,明確的定位以及突出其在該領域的專業性,一直是其鮮明的特點,盡管在網球、跑步等運動項目上,兩大品牌都有投入以及發展,但直到現在,阿迪達斯的足球、耐克的籃球在其領域內無可撼動。
作為國產運動品牌的佼佼者,李寧在創業之初就定位為國人的專業運動品牌。但在隨后的發展中,這個專業化的定位與休閑化、年輕化的產品形成了一定的沖突,并為其后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痛定思痛,李寧重新聚焦籃球、跑步和羽毛球領域,重新回歸專業化,通過專業性來挽回品牌的認知度。
除了專業化,運動品牌定位的方向還有很多。隨著消費者對于健康的重視程度程度增加,新的運動項目也不斷誕生,并開始變得更加多樣化,市場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越野、登山、徒步、攀巖等等新型的健康生活方式開始普及,一般的運動裝備也將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
因此,做好品牌和產品的定位,開發適銷對路的產品也將是運動品牌的一個新的藍海,在這方面,探路者從一家看似應用領域較小的行業,到成功上市為公眾公司,已經為同行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不得不說的是,作為運動品牌,專業性是品牌的重要基因,盡管產品線可以多樣化,但你在運動領域的專業性,是必須長期保持以及持續增強的重要部分,也只有這樣,你在市場上也才能有更高的話語權。
結合現代科技
與運動品牌紛紛關閉實體門店相比,網購與實體銷售可以以“冰火兩重天”來形容,數據顯示,去年國內網絡零售總額突破1.3萬億元,網購的增速是同期零售總額增速的4.7倍。
與網絡銷售相比,線下銷售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從生產到最終銷售之間的環節太多,這一方面導致其成本居高不下,另一個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因為信息流的割裂,品牌廠商對銷售規模的預測十分困難,大量貨物被積壓到了渠道,也無法快速收到消費市場的需求和信息反饋。
網絡媒體的發展,為運動品牌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品牌營銷傳播平臺。但就當前運動品牌的網絡銷售模式而言,其與網絡結合的方式一種是基于B2C平臺的網絡銷售,另一種方式是基于C2C平臺的網店聯盟。與上述兩種模式相比,品牌專屬網絡銷售網站也在近年來嶄露頭角,這種模式是由企業自投資金自建網站平臺,要求品牌有一定的知名度,且對企業資源的投入要求較高,屬于長期性行為,一旦形成足夠的影響力后,對企業的網絡銷售有持續的推動作用。
除了結合現代網絡科技開展線上營銷之外,在現代科技的運用方面,運動品牌還有很多拓展的空間。比如耐克推出的具有GPS功能的戶外運動腕表;比如Nike的跑步App等在體現關注客戶的同時,也為新產品的銷售作了廣告。
而在國產品牌中,李寧也開始意識到這種趨勢并開展試探性的工作,在李寧與咕咚網的合作中,結合咕咚的運動APP展開營銷,消費者只要用APP在地圖上跑出一個心形的路線,就有可能獲得李寧的最新跑鞋。
沒有夕陽的行業,只有夕陽的企業。盡管我們看到,當前的運動品牌行業看似出現了衰退,但這也是經歷長期快速發展后市場調整的必然,也是市場逐步成熟的體現,盡管這種調整是被動的,但對于行業未來的長遠發展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經歷了行業的大浪淘沙,運動品牌未來的前景依然可期,尤其對于國產運動品牌而言,如何抓住在產品制造、渠道鋪設等環節的優勢,如何彌補在品牌價值、設計研發上的劣勢,是必須認真面對以及思考的問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