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做大本地鞋業各方齊發力
作為上世紀90年代的五大制鞋基地之一,皮鞋制造曾是重慶的一張閃亮名片,然而,目前,這一曾經輝煌的產業正遭受各方壓力,眾多虎視眈眈的搶食者也抓緊跑馬圈地。日前,四川安岳、樂至紛紛拋出動輒數千畝的制鞋產業園項目,重慶企業都是引資重點。
與此同時,近日,記者從業內人士處獲悉,為重塑重慶鞋業,官方和企業正在作出努力。他們希望抓住的契機,重塑重慶鞋業的輝煌。
動態:重慶鞋企西遷安岳樂至
西部鞋業市場,素有二都爭霸。其一為以成都為代表的中國女鞋之都,其生產的女鞋占據了國產品牌70%以上的市場;其二則是以重慶璧山為主的西部鞋都,集聚了上千家鞋企。
在成渝兩地紛紛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當下,多個成渝經濟區內的區縣已經看準其中的商機,正試圖整合西部鞋業企業,紛紛上馬工業園區項目。
9月24日,為承接成都、重慶鞋業產業轉移,落戶于安岳縣的3000畝渝成國際制鞋園區舉行一期簽約,該園區作為當地政府重點招商引資項目,意圖將其打造為西南地區最大、最專業的國際化制鞋產業園區。據了解,一期共有70余家鞋企簽約入駐,其中,重慶企業共有30余家。
無獨有偶,兩個月前,與安岳相鄰的樂至縣也舉行了一場鞋業工業園區簽約,其重點客戶群也是來自成都重慶兩地。目前,30余家成都鞋企已經入駐。正在籌備的二期招商中,有60余家渝企表達了入駐意向。
“鞋材配套生意,一方面要跟著大企業走,另一方面要有充足的發展空間,這是我看中安岳的主要原因。”昨日,一位已經落戶安岳的璧山皮鞋來料加工廠負責人向商報記者表示,他的公司今年剛剛擴大了產業規模,需要擴建廠房,但在璧山已經很難拿到地,相比之下安岳的投資前景使他心動。
原因:區位優勢和產業鏈效應
以上兩地何以吸引渝企入駐?記者調查了解到,區位優勢和完善的配套是主要原因,可幫助鞋企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
首先是交通。昨日,安岳縣委招商部門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明年底成安渝高速即將通車,從重慶開車到安岳僅需50分鐘,此外該地距西部最大的資陽新機場僅有40分鐘車程,距重慶港口也僅需50分鐘車程。屆時,中間環節成本可降低5%~15%,物流效率可提升1~2天,采購更加便捷。
當下,不論是在成都女鞋之都,還是璧山西部鞋都,極少有產業鏈完善的制鞋園區,而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完善的產業鏈配套是這些新興產業園區能夠吸引渝企入駐的重要原因。
“首期建設的800畝產業園區包括鞋材中心、生產中心、研發中心、物流中心、招商中心和少量生活配套。在接下來的二三期內,我們還將進一步擴充產業鏈,引進包括出口基地、品牌基地、中小企業創業孵化園及建設學校、酒店、寫字樓和商場等,全面解決園區內從業人員購物、就醫、子女上學等問題。”渝成國際制鞋產業園總經理鄒代強昨日表示。
樂至鞋業工業園區宣傳負責人余歡也表示,樂至園區建成后將形成集研發、設計、生產、展示、交易、鞋材市場物流中心、辦公生活服務配套完善、物業管理服務于一體的鞋業生產制造基地。
記者了解到,除了企業的發力,當地政府也為鞋企入駐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其中安岳園區入駐企業自生產年度起,前三年的企業所得稅縣級留存部分按100%返還,第四、五年按50%返還;自企業入駐之日起,一至兩年內,屬縣級所得的行政性規費全免,屬縣級所得的事業性規費按最低限標準減半收取,按規定須先征繳的規費,按照“先收后返”的程序辦理。
{page_break}
行業:重慶鞋企正面臨轉型
周邊區縣加大對重慶鞋業爭奪的同時,一邊重慶鞋業自身也正在抱團轉型。
作為寥寥無幾生存下來的自主重慶品牌鞋商,重慶夢柯達鞋業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家。“重慶在上世紀90年代時,曾是全國五大制鞋基地之一,不少品牌在國內都有著名氣,很多老重慶人至今還記得當年的明月皮鞋等老字號。當時的南岸、萬州、璧山等,聚集著千余家鞋廠,現在卻是今非昔比。”重慶夢柯達鞋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唐慶語帶遺憾,“當年一起做鞋的伙伴現在大部分都轉行了,新自主品牌寥寥無幾,更多的都是在為其他品牌貼牌加工,真正打響名號的重慶品牌屈指可數。”
“本地鞋商自創品牌的能力較弱,一直是我們的心病。據我們了解,的確是有一些鞋企開始向外地轉移。”昨日,璧山縣皮革鞋業協會秘書長廖宗政向記者坦言。
“跟沿海地區的制鞋業相比,現階段的重慶產業鏈從上游到下游都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從事鞋類電商的重慶滿全科貿有限公司CEO唐秋實告訴商報記者,“即使重慶每年都擁有數量可觀的鞋產量,但因為質量和款式問題,產品在全國市場上仍舊缺乏競爭力。”
地理縱深
做大本地鞋業 各方齊發力
記者了解到,作為重慶最大的制鞋基地,璧山縣政府也正在緊鑼密鼓地規劃完善著未來的計劃。“我們未來規劃主要有三個方向。”璧山縣皮革鞋業協會秘書長廖宗政告訴記者。
其一將目前國內市場為主的經營策略,漸漸轉變為向國內國際市場齊頭并進。其二是政府將竭盡全力把小企業逐步“拉扯”為大企業。其三就是改善傳統的生產方法,將落后的手工操作升級為科技化的流水線,未來也將統一打造現代化廠房。
“政府將鼓勵現有廠家從貼牌生產轉型為自主生產,可以組團或者股份聯合制。做原創品牌,這將是未來政府規劃中的重中之重。”廖宗政說。
政府在發力,企業自然也不甘落后。唐慶表示,轉變經營方式,就是夢柯達破局的第一步。“最初我們是以"生產"為導向,以批量銷售為主。2000年后我們決定以"營銷"為導向,重點打造自己的品牌,走上了主打零售的路徑,并將目光聚焦到西南市場上來。盡管經銷范圍縮小了,但品牌效應卻在逐漸提升。”
新品牌也不甘落后。唐秋實告訴記者:“為了與整個國內的時尚接軌,我們年初出資百萬聘請了外地的設計團隊來重慶,為我們的產品量身打造。另一方面,雖然決定將供應鏈搬遷至沿海,但我們仍舊會扎根重慶。而搬遷沿海,也是為了做出更優質的品牌皮鞋。”
{page_break}
地理論見
企業可考慮抱團發展
“璧山政府可考慮梳理出相關的產業鏈條,鼓勵現有企業,引進缺失環節。”昨日服裝觀察員馬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政府需要給企業們注入信心與政策支持,這點非常重要。
而對于鞋企本身,馬崗則建議“抱團發展”。他指出,現在行業由一家企業獨自振興幾乎不可能,所以組團發展是最明智之舉,可形成民間力量組織,自主完善生產鏈。“重慶的制鞋業一直以來都相對較為落后,所以產業升級就顯得尤為關鍵。現有的鞋企,要么考慮做精細化加工,要么就上升到更高層次,考慮做原創自主品牌。單純生產制造的年代已經過去了,只有做出品牌,重慶鞋業才有出頭之日。”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