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定終身,白族姑娘的草鞋愛情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是居住在劍湖邊的白族青年聚會的時間。每年這個時間,姑娘小伙子都會在黃昏時分劃著小船到湖心,每艘船相隔20多米,大家在船頭高聲歌唱,尋找意中人對唱調子。唱到一定時候,小伙子會將預先準備好的燭燈點燃后放到湖面上,任其隨風漂蕩。燭燈漂到哪個姑娘的船頭,如果姑娘把燈澆滅,說明姑娘不愿接受小伙子的追求。如果姑娘高高興興地接住燭燈,小伙子就可以把自己的船和姑娘的船靠攏,并跳上姑娘的船,與其對唱“搭橋”調。接著兩人可以通過對歌,一唱一答,進一步發展。
在云南蘭坪、碧江等地居住的白族支系——拉馬人,青年男女一般從十六、七歲開始談情說愛。那馬小伙子要是看中了一位姑娘,他就會千方百計探尋姑娘經常走的山路。等姑娘出來時,小伙子就躲在岔道口,摘一把樹枝,放在岔道正中,頭朝著自己要走的方向。當姑娘走近時,小伙子一邊向前走,一邊不時向后觀察姑娘的行動。姑娘看到岔道口的樹枝和前面的小伙子之后,如果朝樹枝的方向走,表示她同意小伙子的求婚。如果不朝樹枝所指方向走,說明她不接受小伙子。小伙子在前面看著,對姑娘的態度也就一目了然。
這就是普通而簡單的四鼻子草鞋
那馬人小伙子有沒有對象,只要看他們的鞋子,如果他們腳上穿著四鼻子草鞋,說明小伙子已經有意中人了。這四鼻子草鞋,就是姑娘送給小伙子的。那馬姑娘從小就學打草鞋,一般送給兄弟姐妹和親友的都是二鼻子草鞋,只有送給情人的才是四鼻子草鞋。在大理,白族送訂婚禮一定要以六計,比如16、106、266等,據說這時因為白族是六詔(唐朝時大理地區的六個部落)的后裔,祖先每年送給大唐的禮品都是六份,大唐回贈禮品也是六份,所以定親往來禮品也必須是帶“六”的。
在洱海東邊居住的白族,婚禮保留有較多的古老風俗。結婚這天,新郎帶著接親隊伍到女家接新娘,當走到新娘家門口時,新郎會摸出三個蠟丸,一個接一個地向新娘家門口的石墩上砸去,發出三聲巨大的炮響。原來這是他們自制土炸彈。炸彈的硝煙未散,小伙子端著裝有香煙、酒、茶、糖的大茶盤,向客人一鞠躬,把客人迎進去。在新郎接了新娘回到自己家后,一進男方家門,新郎新娘就搶著往洞房中跑,看誰先強搶到洞房中的枕頭,預示誰就是未來家中當家作主的人。
“爹媽生我就是窮,沒有錢米送情哥,情哥不嫌小妹丑,送你連心四鼻子。 ”這是流傳在拉馬人中的一首民歌,唱出了拉馬人的一種風俗,即姑娘送給她愛上的小伙子一雙四鼻子草,以此來表達自己對愛情的忠貞。
在過去,拉馬人的基本穿戴是麻布衣褲和草鞋。年輕人在家中沒有財產支配權,要買一點東西,必須經父母可是傳統的婚姻又都是由父母包辦決定的,年輕人的自由交往和戀愛,往往要瞞著長輩,這樣,姑娘小伙們要想互送一些禮物,是非常困難的事。但是,正像一句俗話所說的“愛情能使人變得更聰明”,拉馬姑娘們充分利用自己的技藝,創造出了一種獨特的愛情信物。
拉馬姑娘從小就跟著大人學做針線,學打草鞋,到了十四五歲,就能給家里的兄弟姊妹,親戚朋友打草鞋了。這種草鞋的前面有兩個小環,用以穿繩系在腳上,就像兩只鼻子。老人說兩只鼻子意味著人有兩只腳,而和草鞋的后耳串為一體,就意味著只有一個身子,因此,草鞋上也一現出人的形態。
拉馬姑娘從這個比喻中受到啟發,她們在草鞋上多加上兩只鼻子,雙腳的象征就變成了四只腳;而四只鞋鼻連在一起,也就具有了四腳連一心的喻意。這其中男女二人情投意合,心心相印的含義不言自明。所以,每當姑娘找到了戀人之后,就開始打這種造型獨特的四鼻子草鞋,送給傾心相愛的小伙子。
而小伙子穿上四鼻子草鞋,心里充滿了幸福和自豪感,像愛惜生命一樣呵護心愛的姑娘。
今天,拉馬青年的戀愛婚姻更加自由,他們無需再像過去那樣瞞著父母去幽會、定情了。但是姑娘打四鼻子草鞋送情郎的習俗仍保留下來,以致于如果一個姑娘不會打草鞋,小伙子就會看不上她,父母也會罵她沒出息。在拉馬人中,人人都知道這樣的道理:“要想知道十八歲的小伙子有沒有對象,看看他的腳上穿沒穿著一雙四鼻子草鞋便知。要想知道十八歲的姑娘有沒有男朋友,只要看看她的枕頭旁邊有沒有藏著四鼻子草鞋就清楚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