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鞋業的高考時代來臨,轉型大勢所趨
如果非要找一個詞來形容今年的制鞋行業,那么用“戰火連連”一詞來形容,再貼切不過了。如果將當前學生高考來比作制鞋行業,那么可以說制鞋行業最緊張的時刻到了。不得不感嘆,鞋行業如果在經濟形勢咄咄逼人的情況下,還是無品牌、無創新,那么鞋企真的是危險了。
因此,鞋企轉型勢在必行……
中國制鞋業經過三十多年的粗放式快速發展,已積累了很多矛盾,目前已進入產業轉型期。以出口為主的制鞋產業,面對國際市場的萎縮,又加之來自國外反傾銷等貿易保護措施下行壓力較大,規模企業出現的同時,一批中小企業面臨倒閉。
調查顯示,早在幾年前,因不斷上漲的勞動力成本、原材料以及匯率波動等因素,就有不少鞋企向東南亞地區轉移生產基地。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全面啟動,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地的鞋業發展迅速。據相關部門統計,今年,越南運動鞋產值同比增長20.2%,規模以上皮鞋企業產值同比增長23.4%,對中國制鞋業造成十分大的潛在威脅。
國外制鞋業的快速發展對中國鞋業造成嚴重影響。在危機之際,鞋企轉型計劃也已提上日程。面對復雜嚴峻的市場環境,不少企業通過拓內銷、創品牌、加大研發投入等來實現企業轉型。{page_break}
惠州某知名代工企業,近幾年,特別是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和不少加工企業一樣,該公司的訂單受到較大影響。公司相關負責人稱,面對嚴峻的國際金融危機,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必須進行轉型升級。在轉型的過程中,永昶公司利用多年代工積累的經驗,投入研發資金,引進高科技人才,開始打響自己的品牌。除了創品牌,公司還積極開拓國內市場,企業產品的內銷比例已經達到九成多。
除了創品牌之外,當地政府舉辦多展展銷會也是鞋企轉型的必經之路。據了解,惠州海關、市中小企業局等部門通過抓好扶持政策措施的制訂和加強市場監管,綜合運用財政、環保、信貸等政策以及技術標準、準入門檻等,引導這類企業轉型升級。
由于不少中小微企業屬于加工企業,受歐債等國際經濟形勢的影響,傳統歐美市場的訂單減少,如何拓內需和開拓新興市場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
針對中小微企業面臨的融資難題,市中小企業局表示,去年惠州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系統建成開通,如今該平臺入戶企業已有1000多家。接下來,中小企業局還將致力于推動政府、銀行和企業合作,幫助中小鞋服企業解決資金壓力問題。
海關則從加快加工貿易轉型升級、促進轄區保稅物流發展、提高自身工作效率、分類通關改革、知識產權保護及完善保證金制度等,多方面重點支持和服務轄區中小微企業應對危機、轉型升級。面對加工貿易企業的資金周轉難題,惠州海關制定和調整中小微企業風險保證金制度,采取積極措施,認可非金融機構的保函和政府擔保,篩選優質、技術含量較高、有發展前景的行業企業,適時適度調整加工貿易企業風險擔保金征收范圍。
對于轉型,專家也有一定的見解,惠州學院經濟管理系教授王興邦認為,中小微企業進行轉型升級和大企業相比,有優勢也有劣勢。優勢在于中小微企業“船小好調頭”,比如從資源能耗型企業轉型成為低碳型企業,相對容易進行調整;劣勢則是由于中小微企業的研發能力及員工素質等往往遜色于大企業,在轉型上,尤其是科研上會有一定難度。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