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業訂單趨勢:小廠傍中廠VS中廠傍大廠
歐債危機帶來了負面影響,一些外貿工廠便打起了兼做內銷的主意。不過,自建內銷渠道是一個龐大的工程,于是這些鞋行業小工廠避重就輕使出了巧勁,選擇開網店這種相對輕松的辦法。
記者從泉州海關了解到,1至10月泉州的出口額達88.5億美元,比增31.2%,進口額則是40.9億美元,比增75.4%。單從10月份來看,出口額為7.8億美元,進口額為9.1億美元。“這說明了國外市場疲軟,以及國內市場的需求增加。”知情人士表示,不少企業在海外市場萎縮之際,紛紛轉戰國內市場,而網店就是這些鞋企轉型的重要銷售渠道。
“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我們就開始側重國內市場的開發,今年以來我們在國內市場的銷售比例又有所提升。”新興石材的鄭瑞源介紹說,2007年之前他們全部從事外貿經營,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開始開拓國內市場,國內銷售占比從三年前的30%增至現在的50%。
記者了解到,在小加工廠“傍”中廠、中廠“傍”大廠的情況下,一旦訂單減少,小廠生產出來的新衣服就會變成庫存貨,如果找不到銷售渠道,資金就無法回流。“石獅有不少人專門做庫存生意,把小廠里不要的貨低于成本價買進,然后再販賣到第三世界的國家,或者和國內的網店掛鉤,直接上網出售。”雷先生自稱從事十來年的庫存生意。“衣服不值錢,也有不值錢的銷路,只要肯動腦。”他說。
毀約案件劇增凸顯出口信保作用
“簡單地說,如果海外買家沒有按時交貨或惡性毀約,只要企業投了出口信保,我們來負責賠償,最高的賠償額可達到貨款的90%。然后,信保機構通過海外的合作機構如律師事務所,向毀約的買家追賬,或是打官司。”泉州信保副主任黃天佑說。
除了回避貿易風險這一需求外,還有不少企業參加出口信保是希望通過投保來獲得短期的融資。目前福建信保已經和18家銀行建立了合作關系,出口企業可先參與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憑著一紙保單就能辦理相關手續,到銀行押匯或貸款。
記者了解到,中國信保公司是唯一承辦政策性信用保險業務的金融機構,不以營利為目的,幫助企業分擔經營風險。“有個別企業不理解這點,有時我們找上門時,他們還很不情愿。不過有些政府部門的相關負責人明白我們的性質后,經常帶我們找企業,幫我們推介業務。不久前,晉江等地的相關協會還希望我們能下去‘駐站’服務企業。”黃天佑說,在有關方面的支持下,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參與籌備了開發區域統保業務,現在已經有14家出口企業參與聯保。明年泉州信保會更加側重關注出口紡織服裝行業。“這是泉州的出口大戶,也是全省的出口大戶。要抓大不放小。”他說。
據了解,目前中國信保以短期信用險為主,多種產品供出口企業選擇,主要功能體現在:通過資信調查獲取買家信息,篩選客戶,把控“風險”入口關;獲得及時有效、全方位的信息服務指導企業生產;提升債權信用等級,獲得融資便利;防范收匯風險,彌補貨款損失;通過商賬追收,幫助企業減少壞賬損失等。
請專家解讀國際買家的習慣
為了深入了解國際買家采購習慣,提升泉企的談判能力,日前,福建省紡織服裝出口基地商會聯合泉州市外經局、晉江市商務局等部門,特邀歐洲、拉美等地區的資深采購專家,在泉州市區、晉江舉辦“國外買家采購習慣培訓交流會”,會議吸引了泉州數以百計的出口企業參與。另外,目前關于參加2012年德國柏林亞洲服裝及配飾博覽會的工作也正在全面展開。
“只有積極地走出去、請進來,才能化被動為主動,爭取更大的市場空間。”專家分析認為,雖然外貿整體環境不好,但只要堅持下去,市場還是會有回報的。
商務部國際貿易研究院院長霍建國表示,我國現在出口增速已經回落至15%,這個增速還是可以的,至少目前還看不出會發生企業倒閉潮的跡象。面臨環境標準、貿易保護等壓力時,關鍵還是企業自身心態要好,應該把困難和壓力看做是轉型的動力。企業面臨困難,應該主動地去生產一些高附加值的產品,或者勇敢地提價,這有利于促進企業的轉型。
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前所長張燕生認為,這世界上不受外部影響的國家是較少的。全球訂單下降、鞋企成本上升的因素存在,但是還沒有完全體現在中國出口的減速上。“現在主要經濟體美、日、歐面臨的問題都是‘三缺’,即缺需求、缺信心、缺辦法。”他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