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鞋業由品牌經營向資本經營轉變
經濟學家指出,21世紀是品牌經營時代。
安踏、奧康、紅蜻蜓等一大批出色的本土品牌紛紛亮相。
任何時候資本都是企業發展必不可少的資源,一個企業要形成規模沒有自有資金是不行的,而資金的主要來源除了自己積累外還要靠社會融資,這就需要資本經營。隨著品牌化程度的提升,近兩三年來,中國鞋企謀求資本經營的呼聲又是一浪高過一浪。繼福建等一批鞋企的上市潮后,溫州領頭鞋企也蠢蠢欲動,一時間資本話題大熱,不禁讓人看到了中國鞋企美好的未來。不過,將車開上“資本”高速公路之前,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品牌運營與資本運作之間的關系。
一、品牌運營與資本經營是鞋企發展的兩大途徑。強健的品牌影響力是一家企業吸收社會資本的隱形保障,是企業競爭力的綜合體現。反過來,資本運作是不是能更有利于品牌運營的成功呢?理論上是沒有問題的。但一家企業資本運營能否成功,關鍵取決于其自身是否擁有優越的商業模式。
二、經營的對象不同。品牌經營側重的是品牌形象的塑造,品牌的知名度、認知度、美譽度和忠誠度的提升;資本運營側重的是企業經營過程的價值方面,追求資本增值。
三、經營領域不同。品牌經營主要體現在商品市場上,而資本運營主要是在資本市場上運作。
四、經營方式不同。品牌經營需要進行品牌的市場定位,需要制定品牌的發展規劃,需要導入品牌的形象識別系統,需要有系統的品牌傳播計劃;資本運營要運用吸收直接投資、發行股票、發行債券、銀行借款和租賃等方式合理籌集資本,要運用直接投資、間接投資和產權投資等方式有效地運用資本,合理地配置資本,盤活存量資本,加速資本周轉,提高資本效益。
其實,不管是品牌經營還是資本經營,其最終的目的都將是利潤的最大化。在品牌影響力的競賽中,已經誕生了一批像百麗、安踏等著名企業,他們利用品牌知名度所帶來的贏利能力,依靠上市所募集到的強大資本,快速將企業推到一個新的高度,從而進一步強化品牌力。但是,也有些企業在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后,就貿然通過各種方式擴張企業的規模,以圖提高抗拒風險的能力,最終卻因沒有靠得住的品牌被擠出市場。這說明品牌作為一種無形資產,在資本運營中,既可作為一種資本入股,從而減少企業現金等有形資本的流出,又可以通過冠名權支持一個企業。
不管是資本運行還是品牌運營,關鍵要看企業本身是否具有相應的操作能力和決心。如果沒有優越的商業模式,即使有資本的支持,也不會有資本增值的渠道。
中國從制造大國向品牌大國轉變,規律使然,但同時,其過程的漫長與痛苦也無法避免。對于當前的中國鞋業而言,既要突破發展瓶頸,由產業鏈的末端向上端邁進。也要正確看待資本的力量,切莫認為有了資本的力量,就能解決一切問題。資本只能是錦上添花,讓企業最大化地優化配置,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和資本增值。如果企業本身對自己的未來沒有清晰的戰略規劃和利潤增長渠道,那么,即使有資本的支持,也只會讓企業陷入更大的發展危機。資本經營不是孤立的,必須與品牌和產業整合結合起來。
總的來說,資本的角逐將是不可阻擋的趨勢所在。成功進行資本運營的企業必然使品牌經營的優勢更進一步放大,同時,資本經營將使得整個鞋業市場格局更為明朗。品牌的優勢不在于你的利潤有多高,也不在于你的銷量有多大,而是兩者之和。所以,找到自己的市場,讓自己的產品深入人心才是最根本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