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值經濟”規模不斷擴大 品牌市場競爭激烈
據世界服裝鞋帽網的了解,有統計顯示中國一線城市的男性消費者每天平均花費在整理儀表上的時間長達24分鐘,其中有88%的人會上網查看美容和時尚信息,這一比例比過去10年明顯提高。統計數據凸顯了“顏值”在當今社會里不斷攀升的地位。與之相應的,是一個鏈條在拉長、規模在擴大、品質在升級的“顏值經濟”。
產業鏈不斷拉長
相較過去,對“顏值”的追求越來越超越性別。根據咨詢公司尼爾森的調查,中國女性平均護膚時間是28.3分鐘/天,超過57%的女性表示有化妝習慣;男性平均護膚時長是24分鐘/天,比女性僅少了5分鐘不到。
歐瑞國際公布的數據顯示,從2007年的1400億元到2016年的3332億元,10年間中國化妝品的市場規模增長了138%,成為全球第二大化妝品消費國。根據預測,2017年至2021年,中國仍將是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化妝品市場。
不僅是化妝品,整個關于“顏值”的經濟鏈條都在不斷拉長。易觀智庫調查顯示,2016年中國女性移動應用前百名中,購物、拍照美化、健康醫療占60%以上。而愛自拍的女性同樣會不吝擴大消費來提升自己的顏值,據統計,2014年自拍女性在服裝、護膚化妝品、美容SPA、配飾、發型方面的月平均支出合計2805元。
北京市社科院副研究員景俊美表示,顏值追求是時尚產業發展的強大推力。顏值經濟從美容、服裝、化妝品到修圖軟件、照像器材等不斷擴展,催生了新的產品品類和個性化消費趨勢,整個時尚產業的供給側變得更加豐富多元。
消費觀更新升級
怎么看待“顏值經濟”的紅火?
“顏值關注是人的生物性本能。”景俊美說,當然,顏值經濟的紅火還反映了消費主義社會的崛起。“顏值”的高低對消費者的體驗和抉擇起著重要作用,人們消費美色,不僅僅是在消費產品本身,也是在選擇一種生活方式。
支撐這種行為的,首先是收入的改善。麥肯錫研究提出,居民家庭年收入介于10萬元至20萬元之間的中產階級家庭在消費開支上具有最佳增長潛力。當前,中國人均GDP剛剛跨過8000美元,一二線城市人均GDP多為1萬至2萬美元,正處于中高端消費的快速提升期。
此外,消費者的代際更新也提升了顏值消費的熱度,“80后”“90后”正逐漸成為消費主力軍。他們生活在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年代,消費能力與意愿也隨之提升。據阿里研究院和波士頓咨詢公司聯合預測,他們的消費力將以平均14%的幅度增長,是上一代人消費力的兩倍。
在景俊美看來,大眾傳播也對“顏值經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雜志、電視和電影對于俊男美女形象的塑造和推廣,進一步強化了‘顏值’的概念。網絡直播、VR技術、網紅的全面襲來,更是將這種趨勢推到一種極致。”她說。
品牌戰愈演愈烈
稍微留心當下的化妝品品類,人們便會發現,在“美白”“防曬”等傳統功能之外,許多品牌開始針對工作、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人群,推出一些具有解壓功效的香氛、沐浴產品。而在滿足基本功能的“大路貨”和傳統品牌之外,許多“小而美”的產品逐漸脫穎而出,受到一些消費者的喜愛。
以某品牌的頭發吹風機為例,因為加入了獨家科技元素,產品價格足以超出普通價格的10倍之多。市場變化的背后則是各路科研與資本力量的激烈角逐。
許多業內人士認為,當前中國的“顏值經濟”發展很快,但還談不上特別成熟。核心科技欠缺、渠道忠誠度較低、品牌建設不足成為較大的阻礙。在巨大的市場與激烈的競爭面前,練好內功是供給升級的關鍵。
以研發投入為例,有業內人士表示,國際化妝品巨頭每年的研發經費在10億元以上,而中國化妝品行業格局較為分散,在開發適合中國消費者的產品方面還需要更多投入。
景俊美認為,“顏值經濟”將會產生持久而廣泛的影響,我們需要更加理性地去面對它。其中一點就是積極倡導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嚴謹專注,引導產業良性發展。
更多精彩報道,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