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線下渠道依舊具有存在的意義呢?
“二孩政策”開放之后,母嬰市場迎來新一輪增長。從母嬰電商到實體店,再到海淘,從賣紙尿布到賣孕婦保健品,母嬰市場似乎一下子成為創業者最新發現的風口。
嬰童市場最大的品牌之一貝親株式會社副社長、中國區總裁北澤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年輕消費群體不再趨同,更看重個性化,因此,他們對產品的選擇更多性價比較高的品牌,這給傳統品牌帶來壓力。

此外,母嬰企業還需要加大個性化設計來吸引更多年輕消費群體。對于近日來母嬰電商唱衰之聲不絕,不少母嬰電商倒閉的線下。北澤表示,母嬰電商近年來發展很快,一時間出現行業調整很正常,母嬰電商還將發展,預計三年之后將占據50%的市場份額,然后份額就很難繼續增長了,因為作為重營銷的行業,線下母嬰店同樣重要,將瓜分線下的大部分市場。
從總體市場規模的角度來看,中國作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孕嬰童產品消費國,母嬰市場的規模相當龐大。是一個規模達到萬億級的市場。數據中心高級分析師劉力華表示,中國母嬰市場交易規模擴大,線上市場快速擴張,“二孩政策”出臺后,預測未來幾年內將會產生兩千億人口的增長。
基于以上預測,劉力華表示:“在2018年,整個母嬰行業的規模可達到3.2萬億,未來的母嬰市場還有很大地空間。品牌化需求上升,消費者越來越看重品牌背書,從大的品牌格局來看整個母嬰行業市場,消費者的品牌意識越來越強。”
根據數據中心發布的《2016母嬰行業消費趨勢大數據報告》顯示,消費者在進階品類的母嬰產品選購上更注重品牌的選擇。費者對進階品類更加看重其品牌背書,人群整體品牌意識的提升也優先反映在這些進階高端產品上。
但同時,母嬰市場整體品牌競爭在加劇,各個類目都呈現出品牌集中度下降的趨勢。單靠“知名品牌”吸引消費者的難度也開始增高,中部品牌和小眾品牌的市場占有率逐步提高,對頭部品牌的地位產生了沖擊。
對此,北澤表示,目前母嬰行業的頭部品牌的確感受到一定壓力,消費者對品牌的選擇更多元化,不再盲目跟風,更看重性價比和個性化,對于這一情況,其將依賴加強產品個性化設計,二來也會考慮收購一些本土有發展潛力的品牌,甚至把歐美的品牌引入中國市場。
母嬰行業是指與孕婦和嬰童消費相關的衣食住行等消費品的總和。按產品形態,可以將母嬰市場可以分為母嬰產品和母嬰服務,其中母嬰服務包括教育、醫療、娛樂等服務產業。母嬰產品是指針對孕產婦以及各個年齡段的嬰童在衣、食、住、行、教、娛、等各個需求方面的產業,主要涵蓋奶粉、營養輔食、尿褲濕巾、喂養用品、洗護用品、童車童床、安全座椅、玩具書籍、童裝童鞋和服飾寢具等十一個類別。
另外,隨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大力發展,線上購物的習慣逐漸形成,也促使母嬰線上的市場規模有較明顯的提升。不過,近期一系列母嬰電商融資陷入困境,大量母嬰電商虧損甚至倒閉給母嬰線上渠道蒙上一層陰影。
對此,北澤表示,從貝親在中國的發展情況看,母嬰電商渠道銷售一直在高速增長,目前已經占據貝親35%的銷售份額,預計未來三年內將達到50%的市場份額。整個母嬰市場也或將達到這樣的比例,再往后就很難增長了,因為線下渠道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

為什么線下渠道依舊具有存在的意義呢?
北澤表示,在日本,電商渠道只占母嬰市場銷售額的10%不到,原因就是母嬰是一個重度營銷的行業,很多初為人父人母的家長對母嬰行業并不熟悉,他們又非常重視母嬰產品的選擇,因此,他們選擇線下門店。
在日本,線下門店具有細致的服務,獲得廣大消費者的認可,但是在中國,線下渠道服務意識較差,很難給消費者很好的購買體驗,因此讓線上渠道的發展帶來機遇,但不代表消費者線下的需求會消失,因此,很多側重服務的母嬰店開始發力,這部分母嬰店將瓜分母嬰行業在線下大部分的市場。
從需求來看,母嬰消費人群主流新任媽媽們身份多重,她們不僅肩負著養育寶寶的重任,同時也是一個家庭的核心成員,主導著整個家庭的消費決策。另外,她們還扮演著職業女性的社會角色。在多重身份下,她們有非常多的消費需求。
比如,作為新生兒媽媽,她可能既要考慮寶寶的衣食住行,又要考慮寶寶的成長教育;她挑選一個奶瓶,既要考慮奶瓶的材質,又要考慮寶寶的生長周期;各式各樣的需求,成就了母嬰市場超長的生命周期,孕育長尾、寬輻射的產業鏈。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