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晉江鞋業發展指數第二季度點評發布
日前,中國·晉江鞋業發展指數發布了第二季度的指數點評。
在2016年第二季度的鞋業發展指數中,鞋材定基價格指數為99.55,與基期相比微跌0.45%;成品鞋價格指數為100.42,與基期相比微漲0.42%;成品鞋外貿價格指數為92.45,與基期相比下跌7.55%。整體而言,三份價格指數除成品鞋外貿指數波動較大之外,總體持穩。
對照三份價格指數的波動情況,兩份景氣指數的變化也基本符合走勢。
鞋業景氣指數從4月的122.29,到5月份的111.24,再到6月份的118.6,略有波動,但基本上屬于正常范圍內,漲跌幅沒有超過10%;外貿景氣指數的走勢與鞋業景氣指數相比則沒有那么走運。數據顯示,外貿景氣指數從4月份的115.83開始,先小幅上漲到116.67,而到了6月份,外貿景氣指數卻急轉直下,下跌至111.67。這也符合指數編制單位的預測:在目前國內實體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對鞋業產業和行業不可避免會帶來沖擊,越來越多企業開拓國際市場、謀劃新布局。
指數辦相關人士也就兩份景氣指數不同情況進行簡要分析。
上述人士認為,國際市場需求下跌,由此帶來訂單轉移是外貿指數下跌的主要原因。全球經濟寒冬、國際市場疲軟致使全球制造加工業貿易競爭更加激烈,加之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生產成本飆升等因素的影響,讓勞動力密集型的制鞋行業面臨巨大挑戰。歐債危機,包括歐洲難民危機、英國脫歐等國際局勢的動蕩以及消費需求下跌訂單較少等導致的國際市場萎縮是部分原因,另外一部分原因則是,我國制鞋業廉價勞動力優勢逐步消失,目前有越來越多國際訂單轉向東南亞,東南亞國家正在慢慢擴大市場份額,這是不容忽視的。
與此同時,小微企業訂單銳減,優勢不再。在國際市場疲軟的形勢下,制鞋業長期積累的諸多弊端集中體現,特別是小微企業更為突出。勞動力成本加重,品牌創新能力不足,產品附加值低,這些都是“致命傷”,同時,代加工準入門檻低致使行業市場競爭激烈。
上述人士認為,每一個“野蠻生長”的行業最終都會埋下苦果。前幾年高速發展的制鞋業,加速擴張忽略自身及市場承受能力,生產產品增幅大大超出市場需求,使得大量產品積壓,造成產能過剩。資金鏈斷裂的危機讓企業不得不削價清倉,以維持生存。
從長遠來看,今年產業形勢仍較為嚴峻,但是發展趨勢正在向好。國際形勢的不樂觀,行業產能過剩,外貿不景氣,各方面成本上升等一系列因素造成現在的局面,目前制鞋行業仍在經歷一個洗牌的階段。市場上的種種難題在倒逼產業轉型升級。企業應當修煉好內功,以提升企業自身的綜合實力。據悉,今年不少晉江制鞋企業紛紛投入資金進行設備更新和新市場新渠道的開拓,同時,在技術層面、產業結構方面、內部管理方面等各個方面進行調整轉型。未來,不僅是挑戰,更是機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