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時尚業績“慢”下來 將迎來發展拐點
“快時尚”也有“慢”下來的時候。
近日,記者注意到,全球大型快時尚品牌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H&M集團等最新財報數據顯示,其全球多個市場業績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經過幾年快速發展的快時尚品牌,開店擴張一度是其保持業績增長的靈丹妙藥,也給國內傳統百貨帶來了沖擊,但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伴隨著新鮮感的退去和消費結構的升級,“快時尚”也將迎來發展拐點。
快時尚集體滑坡
作為亞洲最大服飾零售商,快時尚連鎖巨頭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今年開局不利,其2016財年上半年綜合經營溢利總額為993億日元,同比減少33.8%;所得稅前綜合溢利為820億日元,同比減少49.9%。迅銷集團UNIQLO品牌的業績也不如意,其大中華區和韓國市場的溢利均有所減少。
全球第二大服裝零售商H&M 2016年第一季度業績也遭遇較大幅度滑坡。H&M財報顯示,公司一季度凈利潤為25.5億瑞典克朗,同比下跌達30%。
公開消息也顯示,Gap集團的2015財報透露,去年第四季其凈利潤為2.14億美元,較2014年同期暴跌33%。
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快時尚業績集體滑坡,與整體宏觀經濟不景氣有關。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研究員趙萍稱,服裝行業屬于“選購商品”,受經濟影響會很大。
救命稻草難自救?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6年左右快時尚進入中國市場后,一度被認為是為疲軟的服裝零售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Zara在2006年首次進入中國開設旗艦店,隨后2007年H&M進入中國市場,意大利快時尚品牌Mango緊隨其后在中國開出了首家店,Gap則相對較晚,在2010年才宣布進入中國市場。
事實上,中國服裝零售業在2000年~2007年還是以百貨、超市為主導,快時尚品牌的入侵,被業內稱為服裝行業的“救命稻草”,也強烈沖擊了國內傳統百貨。
以Zara為代表的快時尚品牌通常不進駐百貨商場,而是開在人流密集的街邊甚至百貨商場門口,以低價、時尚為主要特征,能取悅龐大的消費人群,2012年~2015年是快時尚的集中發力階段。
經過幾年高速發展后,快時尚是否已經到了臨界點?
服裝行業觀察家馬崗表示,快時尚品牌以全新的形式進入中國市場后,并迅速開店擴張,給中國消費者帶來了新鮮感,但如今新鮮感退去,以開店擴張的形式增加收入也遭遇了天花板,所以會造成如今業績下滑的情況。
趙萍還認為,在消費結構升級后,消費者會更加關注商品品質,質量上相對更弱的快時尚品牌很難再吸引到高端消費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