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李寧轉型扭虧背后有什么秘密?
在2015財年中,李寧年度收入錄得17%的升幅至70.89億元,年內經營溢利為1.57億元,對比2014年經營虧損的6.43億元來說,這已經是個勝利的數據。自從品牌創始人李寧在去年回歸公司擔任董事長之后,李寧讓自己的品牌李寧起死回生了。
但自從2012年啟動了耗資14—18億元的“渠道復興計劃”之后,持續虧損的李寧如今也面臨了轉型的情況。
對于重新的定位,李寧是這樣解釋品牌李寧的——“李寧是一個移動互聯時代的專業運動品牌。”因此,品牌會繼續圍繞著五大核心品類做出改動。而2015財年公司旗下的五大核心品類驅動了集團的零售增長,籃球品類的表現更是值得一提,整體零售額對比上一財年同期整體有34%的升幅。
不過,就算是董事長李寧認為品牌需要從傳統批發商向專業零售商轉型,仍舊有太多的改變需要兼顧,“以構建專業零售系統這個角度來看,只完成了30%。”創始人這樣說。
未來到底李寧能不能如自己所愿的將品牌轉型呢?但就目前來看,轉型仍然是緩慢而艱難的。
因此,李寧讓品牌轉虧為盈只是第一步,如何持續的盈利才是最重要的。
李寧說產品,渠道,運營能力的進一步提升是此次扭虧的關鍵,而為了取得這次難得的盈利,李寧公司減少了人力資源,市場營銷和廣告方面的大量投入,并且在開店的速度方面也有所節制,銷售點于2015年年底凈增加207,達到6133個,經銷商銷售點凈增加194個。由于連續幾年的去庫存努力,截止2015年不包括紅雙喜在內的庫存下降了20%。不過庫存高企業在短期之內仍然繼續困擾李寧。
去年李寧電子商務收入同比增加95%,預計在兩三年之內達到20%以上,從公開信息來看去年李寧的電商收入達到了5.67億元左右。去年,李寧針對電商平臺推出了兩個跑鞋新品“烈駿”和“赤兔”,均得到了不錯的成績。據李寧透露,目前電商平臺的毛利要比實體店要搞,所以電子商務的持續發展將給李寧利潤的提高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多品牌
除了推出新的系列之外,李寧針對休閑運動服市場推出了“LNG”和“彈簧標”,一高一低,主打性價比。對于不斷下沉的線下渠道來說,多品牌的出現有利于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僅憑李寧單一品牌很難再回復昔日的輝煌。比如,AF旗下的Hollister,Gap旗下Old Navy等在主品牌應收下降的情況下為母公司帶來了不少的應收,給住品牌提供了寶貴的喘息時間。
增加直營
李寧庫存危機的爆發歸根結底是由于加盟店比例過大,總部對于加盟商的管控鞭長莫及,沒有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已經非常嚴峻的庫存問題,最終導致李寧業績急轉直下,徹底告別中國運動品牌第一梯隊,李寧表示將在近幾年將直營店比例從當前的35%提高到50%以上。近幾年迅速崛起的眾多快消品牌的不二法寶就是堅持直營。優衣庫,H&M,ZARA均為業內提供了良好的范本。
談到未來的發展,李寧笑言:“一般整體經濟不太好時,人們參與運動的時間反而更多,當然,經濟不好也會影響到人們的購買力,所以,我對未來持審慎樂觀態度。我們不會盲目擴張,實現盈利增長是我們的目標,但不會單一追求盈利,要同時構建未來發展的架構,為持續盈利打下良好基礎。”
這意味著,一個專業零售體系并在激烈市場競爭中持續盈利,關注的點還有很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