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服裝品牌多渠道發展
2015年夏季熱潮來臨,傳統服裝品牌卻在經歷寒冬。定價太高和欠缺時尚感也成為傳統服裝企業的發展瓶頸。另外受電商等新興商業形態的沖擊,傳統企業都在艱難轉型中謀求生路。
??受到電商和國際快時尚品牌的雙面夾擊,曾經備受追捧的佐丹奴、班尼路、森馬等休閑服裝品牌被逼向市場邊緣。早在去年,班尼路母公司德永佳的財報就顯示,班尼路內地市場關店數已高達388家,占店面總數的10%。而本月,佐丹奴公布的2014年業績報也顯示,去年銷售額僅為55.45億港元,同比減少5%。去年關店的勢頭兇猛,店鋪凈減少190家。
??據悉,把廉價品牌彼爾夢(Beau Monde)作為2015年的發展重點,成為佐丹奴財報中對2015年大中華區業務的計劃和展望。財報顯示,彼爾夢將取代大賣場的店鋪,產品新品定價在29至99元,價格僅為佐丹奴的三四成。然而,29至99元的服裝市場主要在商超售賣,這一價位的產品常被標記為“尾貨、品質一般”的標簽,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不足。佐丹奴廉價戰略能否得到市場認可還不得而知。
??比起實體零售,網絡購物平臺的準入門檻相對較低,網店租金和人員開支等環節的成本較少,并催生了海外代購等許多新的買賣方式,“更低的價格”和“更多元的商品”成為網絡購物吸引消費者的主要手段。在此沖擊下,許多實體商鋪已淪為網購的“試衣間”。
??“碰到一些在試衣間很久不出來的客人,我們就知道這單生意可能要落空了。”在上海一家輕奢品牌當店員的王林(化名)告訴記者,現在許多顧客來店里只是試包,試衣服,有的還會拍下型號。“我理解客人的心理,也不會阻止他們,因為我有時也會在店里看好價格,去網上找靠譜的代購買。平心而論,國內的價格的確沒有優勢。”
面對逐漸被蠶食的市場,一些傳統品牌將破局的希望放在日益火爆的移動互聯網上。一般的互聯網企業對服裝的專業度有限,更多的是起到消費者和第三方平臺間的連接器的作用,而大型專業時尚服飾企業在整合全行業和全球資源方面會更具優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