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建立棉花現代化服務體系
近年來,我國棉花物流產業有長足的發展,但是跟美國、澳大利亞等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不少差距。一體化服務能力不強、信息化和機械化水平還有待提高、物流標準化組織化程度低、出疆棉花的鐵路運輸能力不足等問題困擾著企業。國家發改委經貿流通司設施處處長王一軍表示,目前,國家發改委正在著手編制《全球現代物流發展規劃》。
《規劃》里中提出,2015-2020年我國棉花物流業發展總體的指導思想是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為核心,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先進技術為支撐,建立棉花現代服務體系,為提高我國棉花紡織產業競爭力,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支撐和保障。
王一軍說道,為了完成目標,《規劃》提出合理建設一批具有多試點運營條件的棉花物流基礎設施,重點加強鐵路站點、棉花中轉站和集裝箱,實現公路、鐵路等多種方式順暢銜接,打通棉花物流通道,進一步加強通道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并加快發展第三方棉花物流企業。
通過參股控股、兼并重組、協作聯盟等方式,形成一批經濟實力雄厚、經營管理理念先進、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棉花物流企業。此外,加強棉花物流信息化的建設,完善棉花物流標準體系,推動關鍵技術設備的產業化,進一步深化棉花流通體制和質量檢驗體制改革,支持發展棉花網上交易等也被列為《規劃》中需完成的任務。
相關鏈接:
棉紡織產業的轉型升級,必然就要求棉花產業的現代化進程加快,棉花產業的發展,也一定是以適應棉紡織產業發展需求為準。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秘書長王青翠表示,棉花目標價格改革政策的實施,從一定程度上提高棉花的質量,但總體來說,內在質量好的棉花需求缺口仍較大,對于棉紡織企業的產品結構調整不利。
棉花產業的“不健康”發展,使得化學纖維在棉紡織產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在2011-2013年間,我國的棉纖維使用量大幅下滑,而滌綸短纖、粘膠短纖的使用量卻大幅上升,加上其價格比棉花低得多,多數企業已用其替代棉花成為原料的主角。中國化纖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建議棉紡企業,在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從過去關注化纖成本價格,轉移到關注品質、功能上來,從而提升棉紡織產品的附加值。
近年來,隨著技術水平的發展,我國的棉花產量不斷增加,但棉紡織企業的棉花用量卻在不斷減少,而想要改變棉紡織企業對于國內棉花質量的固有態度,就要不斷提升內在品質,適應棉紡織企業的發展需要。
王青翠認為,今后想要大幅增加棉花的使用量是有一定難度的。在3年的收儲時代,不少棉紡織企業已接受化學纖維的使用,從工藝、設備上都已進行改造,并且也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且隨著化學纖維的不斷發展,在下游行業也越來越受歡迎。今后,如果想讓棉紡織企業用回棉花,那么就必須要使用棉比用化纖有更大的吸引力才行。王青翠表示,隨著棉花價格的市場化回歸,2015年的棉花消費量應該會略有恢復,但數量不會太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