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零售巨頭沃爾瑪正在加碼中國商業地產投資
在楚睿商業董事長黃文杰看來,沃爾瑪在華開發并持有物業的策略,目的或為降低風險并尋求新的增長點。
“這么多年來,商場行業的市場價值總體是上升的,如果物業是自身持有的話,不僅是日常零售經營,物業增值本身也會給他們帶來利潤。如果物業是通過自身經營來增值的,就相當于他們的經營獲得了雙倍的收益,同時也降低了業主升租或者不租給他們的風險,既避開風險,又能帶來雙重的收益—經營收益和增值收益。”
不過,黃文杰同時向時代周報記者指出,持有物業的戰略發展方向,“我所知道的還有麥德隆、家樂福,其實他們近期都有這種動向,就是有意持有物業”。
實際上,早在2012年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調查顯示,國內零售企業超過半數都涉足商業地產,以此貼補零售主業的做法已經蔚然成風。2012年,旗下有食品、百貨、酒店等多板塊業務的雨潤集團宣布在2015年完成建設50個商業綜合體;2013年,進軍商業地產的紅星美凱龍集團旗下紅星商業表示,將在2020年完成100個愛琴海購物中心的建設;英特宜家購物中心集團投資100億元在北京、無錫、武漢開發購物中心。
與此同時,黃文杰也預測,盡管國內的大型零售設施建設在一定區域、局部,尤其是在一些核心傳統商圈里呈現飽和,但沃爾瑪所提的“社區型購物中心”,未來幾年將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期。
“過去的近20年時間里,購物中心都主要集中在城市的核心區域,更多的是一種都市型購物中心,這也是過往開發的一個重點。但在10多年時間里,房地產發展了,每個城市的格局都發生了變化,出現了扁平化發展的趨勢,扁平化的意思就是有更多細的區域形成,有更多商業市場空缺點。其實一個城市不能承載非常多的都市型購物中心,但是社區型購物中心只針對一部分區域里的客流,10萬或者20萬的客戶群已經可以支撐社區型的生存空間。一般的說法是,五六十萬的人口才能養活一個都市型購物中心,但社區型購物中心可能5萬人就可以養活。”黃文杰分析。
不過,這一業態也并非沃爾瑪獨家創新。實際上,國內諸多住宅開發商如萬科、世茂、花樣年等,以及商業地產商寶龍地產等,均已在“社區型商業”方向發力。
而作為欠缺開發經營的零售商沃爾瑪,此番在華加碼商業地產能否真正為其帶來業績增長同樣有待驗證。
“沃爾瑪在中國做持有物業并不能改變實質,商業的本質不在于你持不持有購物中心,在于你賣的東西是不是受歡迎、快周轉,價格是不是合適。所以持有物業可能對它的短期成本會有幫助,但不改變現在的實際情況。”前述零售行業分析師表達了其謹慎的觀點。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