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季訂單外流 海寧皮革城開門營業就虧
6月,炙熱的陽光灼烤著大地,氣溫飆升到30攝氏度以上。
此時正是海寧最淡的淡季。火車站外,等客的出租車屈指可數,旺季時滿大街喊著“去皮革城”的黑車杳然無蹤。這個因皮革而被廣為人知的城市,此時正在夏日的高溫中昏昏欲睡。
不合時節的海寧皮革城此時是整個城市中最安靜的一角。這種安靜已經持續了數月,并且還將持續下去。最高檔最豪華的品牌裘皮區大部分門店店門緊鎖,標價6位數的水貂皮草孤零零地掛在模特身上。
還在堅守的店鋪則不得不面對清冷和百無聊賴。即使是售價較為大眾的普通皮衣和皮鞋皮包區域,這種冷清也隨處可見。
而令人擔憂的是,這種冷清背后不僅僅是銷售的周期,這個集進出口、污染、高檔禮品于一身的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
冷冷清清
6月10日早上7點40分,海寧皮革城尚未開門營業。緊閉的大門旁,店面轉讓和廠房轉讓的信息貼在一起,幾十名店長已經在門外等候,只等鐵門緩緩升起,便立即進入商場,打開鋪門,布置店鋪,開始營業。
而如今仍這樣積極的店員們還是少數,多數人姍姍來遲,因為對于他們來說,在這樣的季節里,開店時間的早晚似乎對生意并沒有影響,“來早了也沒有顧客,干呆著。”一位店員說。
在A座一層的箱包皮具大廳,“男包每個150元,謝絕還價”、“女包特價銷售,100元一個”的字條幾乎出現在每家店鋪內。上午10點,迪普皮具剛剛賣出一天內的第一個皮包,100元。
“既沒有生意又沒有利潤,賣貨的錢連人工的工資都不夠,每天開門營業就是虧。”迪普皮具的年輕老板娘李小姐言語間充滿無奈。作為皮革的“配件”,沒有季節性的皮包和皮鞋也不得不受到皮衣銷售周期的影響。
事實上,整個一層大廳都是空蕩蕩的。一旦有顧客表達了愿意購物的意愿,店家便會異常熱情地開始推銷,并主動降價試圖多銷售一些產品,“多賣一件是一件。”
“去年全年生意都一般,今年過年的時候好了一陣子,很快又不行了。這兩年都是這樣,淡季來得特別早特別快。”李小姐說。
長時間的淡季也同樣困擾著男女皮裝。在二層普通皮裝銷售區,店員們懶懶散散地坐在柜臺邊,看到有人進入就不慌不忙地站起來搭兩句話。只有當成團的或者操著東北口音的客人經過時,店員們才會像打了雞血一樣瞬間精神起來,小跑著向店門外沖去。
“成團的顧客一般都手筆很大,不計較價格,看上的就買。以前總有這樣的團,很多是一個人就買好多件呢。”一位店員表示。不過,如今這樣的“購物團”已經難覓蹤影了。
而在品牌專區,即使是海寧皮革城上榜品牌,也不得不暫時關門以躲過“寒冬”。商場內的“歐洲街”、“巴黎路”上,近一半的店鋪閉門拒客,其中,圣盾、詩迪諾、和泰等知名商鋪也位于其中。整個D座裘皮廣場,品牌專區的4層幾乎全部關閉,尚在堅持的一家店鋪,老板表示已經整整半個月沒有“開張”了。
皮草的冬天
生意冷清不是從天氣漸暖開始的。
馬年春節的頭幾天,海寧皮革城幾乎是天天顧客爆滿,80%以上的商鋪保持正常營業。“市場里是全年無休,春節期間也是照常營業。”一位店主表示。對于從去年下半年就持續冷清的皮革城來說,作為傳統皮革銷售高峰期的春節,一定要把握住好的機會。
“我們店鋪一年的租金就靠春節這幾天掙回來,如果春節期間銷售好的話,那么全年的租金就有著落了。”上述店主表示。
但就連不穿裘皮的當地出租車司機都知道,“工廠店比起皮革城,一件裘皮就能差好幾千元,還有質量保證,不像皮革城好多從廣東拉過來的皮衣,質量都沒有保證。”這似乎也是這兩年皮革城生意冷淡的原因之一,不過皮革城內的銷售員葉旭東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很多客戶一來海寧就直接去了工廠,根本不來這里,覺得這里貴。其實都差不多的,我們也是工廠直接拿貨的。”
近幾年,直接到海寧的各工廠店購物,已經成了新的消費習慣。
浙江區域名牌浙江諾之服飾公司的銷售員小張還記得,2013年過年期間,工廠店剛一開門瞬間就擁進200多名顧客的場景。“全都塞得滿滿的,都是人,根本顧不過來,連給顧客拿衣服開單都要一直喊著‘借過、借過’才能擠過去,一上午一個人就能開好幾十張單子,就像皮衣不要錢一樣地搶。”
不過,之后同樣的場景就再沒出現過。現在,空曠的工廠店平時連燈都不開,只有在顧客上門的時候,售貨員才匆忙從休息室趕過來,開始接待工作。
而另一家區域名牌浙江雪豹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偉祥發現,這一年多以來,高價位皮裝銷量不斷下滑,銷售份額從30%下滑至15%左右,而中低價位的皮裝銷量有所上升。
按照“中國·海寧皮革指數”信息系統監測,2014年5月第4周價格總指數報收于111.65點,環比下跌0.43點,環比跌幅為0.38%,指數小幅下跌,其中,服裝類價格指數環比下跌3.89點,環比跌幅為3.44%。由于生意清淡,一些店面選擇淡季裝修。
在海寧皮革服裝商會常務副會長吳陸明看來,受生產成本上升、人民幣匯率升值等因素影響,海寧的成本優勢越來越不明顯。
“近幾年,原料皮的價格不斷上漲,人工、房租等費用也在增加,但皮衣成衣的專業市場價格卻變化不大,大部分還在2000元上下,成本的沖擊使企業的壓力增加不少。”吳陸明表示。
重要的是,訂單也在不斷減少。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皮具制造國家,皮具產品的出口額也一度多年連續位居輕工行業的首位。但由于成本的沖擊,國外的客戶都在向印度等低成本國家轉移。在國內,受經濟形勢影響,銷售量也大不如前。
此外,環保壓力也成為這個行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2014年3月1日起實施的《制革及毛皮加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對制革及毛皮加工工業水污染排放限值、監測和環境影響評價、環境保護設施設計等做出明確規定。有專家認為,該標準可謂是制革及毛皮加工工業史上最嚴厲的標準,對于我國加強重金屬等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控制具有重要意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