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即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
跨境電商背后的中國零售國際化趨勢正在顯現。業內分析人士指出,下一個家樂福式的零售巨頭可能是電商企業,并可能出現在中國。與此同時,旨在解決信息安全、知識產權保護、虛擬財產保護、支付等問題的電商立法工作,也在穩步進行中。
下一個“家樂福”會是電商?
2014年電子商務界最熱門的詞不再是“價格戰”,不再是“雙十一”,甚至不再是“云計算和大數據”,而是“跨境電商”。一方面在政府引導下,跨境電商迅速成為了擴大出口的新增長點;另一方面,跨境電商背后的中國零售的國際化趨勢正逐步顯現,下一個家樂福式的零售巨頭可能是電商企業,可能出現在中國。
國際化:京東最后一個夢
“在下一個10年中,網絡零售業將更為國際化。這對于零售商來說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機遇,他們可以通過新型的低資本投入的方式實現快速增長。”倫敦管理咨詢公司OC&C合伙人安妮塔·巴爾昌達尼最近在一份聲明中指出,電子商務企業正通過國際化,成為未來零售業的領先者。
巴爾昌達尼的論斷與一個遠在北京的電商經營者不謀而合,這個看上去低調而富有活力的人,叫做劉強東。他最近剛剛結束了為期4個月的旅美留學生活,回到北京的京東總部,用他自己的話說,“做學生真好”。
不知是在美國當學生的生活給了他靈感,還是他心中早已有了定論,總之回國后他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就是宣布開啟京東國際化。“我心里面還有最后一個夢,這個夢實現了,我也該退休回家抱孫子去了。”劉強東在2014年1月11日京東內部年會上有點動情,“這個夢想就是國際化。”
也許京東從來就不是一個電商企業。有人說京東更像是個物流企業,因為它們多年來持續把巨額資金投向倉儲和配送。劉強東自己則認為京東是個零售企業,而且將成為像家樂福一樣規模的國際化零售商。“今天歐洲、美國、日本、韓國……所有發達國家都出現了如沃爾瑪、家樂福等巨無霸式的零售企業,它們使商品大規模地、有組織地流通,減掉了無數中間環節,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幫助品牌所有者把產品交付到消費者手里。”劉強東在年會上說。
他認為,未來10年,中國過去那種無序的、不標準的、沒有品牌的、不能給品牌所有者和消費者帶來增值的集貿式零售業態會逐步走向衰落,取而代之的是,中國也會出現巨無霸式的零售企業,能夠占據中國標準化商品60%~70%的市場份額。“未來的10年將是整個中國零售業黃金的10年。過去30年屬于制造業,但是未來10年,我相信,一定是屬于零售行業的。”劉強東相信,未來10年中國一定會出現幾家銷售收入達幾千億元,甚至上萬億元的零售企業。
這種零售業態顯然將會通過電子商務完成,目前看來,在全球范圍內京東的競爭者除了eBay、亞馬遜外,還有一批傳統企業。
跨境電商不止一種模式
最近一項研究表明,從純電子商務角度考慮,美國的電商先驅eBay和亞馬遜位列國際網商出口數量前茅,而德國的網絡時尚零售商Zalando以及英國的ASOS緊隨其后;從傳統商家利用電子商務進行國際擴張的排名看,瑞典家具零售商宜家位列榜首,服裝零售商H&M以及美國化妝品銷售商雅芳緊隨其后;從利用電子商務打造國際品牌看,德國運動品牌阿迪達斯位列第一名,緊隨其后的是法國的路易威登、愛馬仕以及英國的博柏利。
這份榜單是由管理咨詢公司OC&C和美國搜索引擎谷歌共同完成的,它們預計,到2020年,美國、英國、德國、北歐地區(包括挪威、芬蘭、丹麥以及瑞典)、荷蘭以及法國等6大電子商務市場的網絡出口總價值將增長5倍至1300億美元。
此外,現階段英國市場憑借向國外售出大量商品而擁有網絡貿易的最大順差。OC&C預計,作為全球最為發達電子商務市場的英國在2013年收獲的網絡貿易順差超過10億美元。緊隨其后的是美國和德國,其順差分別達到了1.8億美元和3500萬美元。
中國的跨境電商總規模是多少呢?
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約2萬億元,外貿增速為6.2%,而跨境電子商務貿易規模同比增速超過25%。專家預計,2013年我國跨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同比增速將達到30%左右。2014年隨著美國和歐盟經濟觸底反彈,外貿形勢轉好,跨境電商的發展有望迎來爆發性增長。
另據全球在線支付平臺PayPal發布的跨境電子商務報告顯示,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和巴西等五大跨境電子商務目標市場對中國商品的網購需求在2013年達679億元人民幣;至2018年,這一數字預計將增長一倍多,激增至1440億元人民幣。這一數據是PayPal通過對以上5個地區共超過5000名消費者進行采樣調查,并綜合了PayPal跨境交易數據進行分析后得出的。
跨境電商不止一種模式。集市式的跨境電商目前是中國跨境電商的主流,而另一種方式則是如京東這類大型企業主導的“一般貿易+自營電商”為主的新型貿易模式,通過“大額貿易”的形式實現產品進出口,并在境外設立實體運營公司開展電商業務,實現本地化電商服務本地居民。
2013年12月底,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到京東調研時提到,中國即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希望這類企業今后積極參與電子商務多邊談判,在國際電子商務規則制定中爭取話語權,為我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提供規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