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寧為推動皮革業發展 打造產業品牌
在今年自治區兩會上,我區人大代表、烏蘭察布市集寧區區長辛舒提出了自治區主流媒體應給予集寧皮革產業輿論支持的建議!近日,記者走訪了辛舒,并對集寧皮革產業進行了采訪。
烏蘭察布市皮革產業興起于上世紀六十年代、興盛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生產的“熊貓”牌皮革服飾,享譽全國,遠銷歐美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曾榮獲中國十大皮衣品牌、國際博覽會銀獎、中國公認名牌產品等稱號,蟬聯國家輕工部和自治區優質產品稱號。1996年到2000年,集寧區連續成功舉辦了5屆中國北方皮件節,其皮件一條街成為當時我區乃至全國最大的皮件市場,集寧因此號稱“北方皮都”。到1998年,集寧及周邊地區從事皮革皮件加工的個體工商戶達5000多家,從業人員3萬多人。
“我區畜產品如肉、奶、毛絨多年來一直是品質第一、產量第一,在全國市場占有重要地位,可皮革這一塊還沒有做大做強。皮革是集寧的傳統產業,上世紀七十年代時和海寧、辛集齊名,可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們沒有抓住機遇,差距在拉大。集寧區有責任、有義務把皮革產業重新做大做強,彌補我區的短板,讓皮革與肉、奶、毛絨產品一樣馳名中外。”辛舒說。
近年來,烏蘭察布市、集寧區圍繞建設皮件交易集散中心和打造“中國集寧草原皮都”的產業發展目標,加大對皮件產業的培育和扶持力度。2007年,集寧區規劃建設了占地1500畝、建設面積50萬平方米的皮革加工園區,目前已引進8家企業。為了快速提升集寧皮革的檔次,該區充分發揮交通優勢,采取以市場促加工的倒逼模式做大皮革產業。2011年,該區通過與天津鑫茂和內蒙古恒信兩大集團公司合作,投資12億元,開工建設了占地300畝、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擁有2000個專業商鋪,集購物、旅游、餐飲、休閑為一體的集寧國際皮革城。
去年9月28日國際皮革城正式開業以來,商家入住率100%,出現了“一鋪難求”的局面。截至今年春節前,皮革城接待旅游大巴3500余輛、游客15萬人,通過廣告宣傳帶動自駕游25萬人次,加上本地及各旗縣10萬人次,總計50萬人次,實現銷售額5.7億元。
為推動皮革業持續健康發展,烏蘭察布市、集寧區以市場為導向,計劃在四子王旗等周邊旗縣建設毛皮動物養殖基地,在察右后旗土牧爾臺鎮建設制革基地,并引進國內外企業50多家,從源頭上引領制革業發展。該區還在橋西區規劃建設占地1500畝、總建筑面積90萬平方米,涵蓋產品設計研發區、生產加工區、展示倉儲區、配套服務區的皮革制品生產加工基地,形成北方最大的皮革制品生產加工集散地;在現代物流園區規劃建設占地1000畝,建成后將成為華北地區最大的皮革產品交易中心;力爭用5年時間在集寧周邊地區形成以皮毛動物養殖、毛皮制革、生產加工、成品批發零售四位一體的生產格局。
據該區皮件產業辦副主任樊耀方介紹,為了使集寧皮革具有較強競爭力,從加工、制革源頭入手,集寧區出臺針對皮革制品生產加工企業的招商優惠政策:把加工園區設立為企業孵化園,企業可帶人、帶設備先來做,免收廠房租金,等做好了再建廠房,政府還給補貼等等。該區還派出小分隊到全國各地招商。目前,北京、浙江、廣東等地近20多家加工企業已有入駐意向。
面對近期一些地區如海寧興建國際皮革城、搶奪市場等情況,辛舒滿懷信心地說:“集寧皮革有優勢,只要我們做強了,這些商城都是集寧皮革的賣場。皮革產業雖說是集寧區的事,但它關乎我區畜產品延伸產業鏈的大局,希望主流媒體能給予大力支持!”他還希望自治區規劃好皮革業,不要出現“產能過剩”和“內訌”的局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