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掙扎”中求生存 激發紡織服裝業發展內生動力
近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在南京召開了2012年年中工作會議,向外界通報了今年上半年紡織行業運行形勢。整體來看,紡織行業由于受國際市場需求不振、國內市場需求趨緩、國內外棉花價差不斷拉大、國內要素成本壓力持續上漲等因素的影響,行業整體延續了去年以來增長趨緩的態勢。
雖然全行業面臨的整體形勢較為嚴峻,但卻仍不乏一些紡織服裝企業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下,做出優異的成績,成為行業中的一抹亮色。在行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這些企業可圈可點的做法,或許能為在“掙扎”中求生存的企業提供一些可資借鑒的思路。
創新是王道
紡織服裝業作為傳統產業,以往借助成本優勢,國內該產業迅速發展,創造了輝煌。然而,隨著社會發展,技術進步,這個傳統行業也需要與時俱進,創新才能續寫產業發展的新篇章。
無錫市第一棉紡織廠建于1919年,這個曾經令人驕傲的中國民族工業典范,近100年來屹立于不倒,如今仍是中國棉紡行業的排頭兵。目前,該廠擁有50萬噸紗錠,700臺布機,年產高檔紗線26000噸,織物3000,年銷售20多億元。多年來,無錫一棉從傳統型紡織老企業向現代新型紡織企業轉化,其思路是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營銷創新和信息技術融合,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紡織企業。具體而言,無錫一棉在發展過程中的做法可概括為“五個創建”:
一是創建勞動高效型紡織。該廠打破幾十年沿用的周期性平、揩車模式,創新設備維修模式,實施“包機到人,動態維修”為特征的小包機設備維修方式;打破傳統的運轉管理和作業方式,創新操作實施無疵化作業方法等。
二是創建產品品牌型紡織。對此,無錫一棉從品牌增值、產品升級、市場升級三方面進行推進工作。比如,在品牌建設方面,該廠創新實施品牌標準化戰略,形成標準產品和定制產品專業化生產格局,使“TALAK”紗線品牌成為緊密紡紗線的行業標桿;產品升級方面,在國內最早開發生產了300S棉紗,并實現了批量生產,由大眾紡織品的原料變為奢侈紡織品原料;市場升級方面,該廠瞄準國際高端市場奮力開拓,紗布產品成功配套國際高檔面料和家紡產品,與國內外著名品牌、一流企業對口鏈接。
三是創建現代信息化紡織。無錫一棉創新探索“感知生產”、“感知管理”、“感知客戶”的三維信息化體系建設,全廠用9萬多個傳感器,把成品、生產、環境、安全、供電5個方面數千臺(套)設備串聯組成傳感網絡,實時監控生產狀態。運用ERP創新管控模式,高效實時實現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人力資源的集成一體化管理。
四是創建節約型紡織。首先用信息化創建節能管理,建立“企業電能信息管理中心系統”和車間空調在線監控系統,對電能、空調信息采集,電能的控制和管理,建立客觀小郝評價體系,減少能源運行成本,追蹤節能措施效果起到很大作用。其次用技術措施開展節能攻關。比如,對生產流程優化改造節電;對多機臺的主機設備重點研究降低能耗等。幾年來,技措項目實施后每年節電達到1200萬km.h以上,年節約電費800多萬元。再次用嚴細管理和組織競賽鼓勵節能,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競賽鼓勵員工、班組創新管理,收到良好效果;在節能同時,通過提高產品檔次,提升產品附加值,減少對棉花資源消耗,全廠用棉量只有同規模企業的二分之一。
五是創建技術先進型紡織。幾十年來,無錫一棉持續進步和改造,吸收具有國際先進性的紡織技術和裝備,如在全行業率先引進緊密紡技術,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緊密紡生產基地。只要有利于提升質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該廠都積極采用,為提升企業競爭力奠定堅實的基礎。{page_break}
品牌的凝聚力
很多年前,紡織服裝行業就提出“品牌貢獻率”的概念,可見,推動自主品牌建設對于行業發展的重要性。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及消費者對品牌的越來越重視,開發自主品牌如今已經成為行業企業的自覺行為。
歌力思是國內著名女裝品牌,該品牌在品牌塑造方面有著鮮明的特色。該品牌董事長夏國新認為,中國服裝品牌與國外品牌相比差距不在質量,而在設計。因此,歌力思非常重視設計團隊的建設,一直以來都持續加大對設計的投入。
2004年4月至今,歌力思聘請了國際著名設計大師、法國YSL圣羅蘭12年高級成衣研發總監Jean paul knott先生作為歌力思品牌的設計顧問,協助歌力思公司提高設計團隊素質、提升品牌形象。這是國內女裝品牌首次與國際一線設計大師強強聯手。
歌力思目前還計劃投入上億元打造一個全新的設計企劃中心,將包括企劃、設計、板房、制版間整個設計研發團隊,全新的設計企劃中心將實現在硬件和軟件上的全面升級,力求打造一個高效而充滿創意和活力的設計團隊。
夏國新還認為,顧客除了購買一件產品,更需要購買一個符合身份的符號,品牌滿足是顧客的消費心理。它給擁有者帶來溢價、產生增值的一種無形資產,增值的源泉來自于消費者心智中形成的關于其載體的印象。因此,品牌形象的升級是品牌附加值提升的關鍵。
多年來,歌力思在空間、櫥窗、平面和廣告宣傳等方面都不斷加大投入,進行全方位形象升級,從而塑造消費者心中強勢品牌的形象。比如,歌力思全新第四代專賣店形象以及全新的白金店形象均由意大利知名建筑及商業空間設計公司設計;歌力思的廣告拍攝團隊由世界頂級陣容組成:著名華裔攝影師KAIZ FENG,世界頂級造型師和國際著名發型師Luigi Murenu,他們的作品經常出現在許多國際一線大牌中。
江蘇陽光集團是全球最大的毛紡生產企業和高檔服裝生產基地,是中國紡織行業唯一同時獲得“世界名牌”和“出口服裝免驗”榮譽的企業。2012年1-6月份,陽光集團銷售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5.1%,外貿出口同比增長3.3%,其中原因離不開該集團品牌戰略的實施,積極打造高端陽光品牌。據了解,陽光集團在上世紀90年代的面料市場成功掀起一場“彩色呢絨”革命,陽光呢絨內銷覆蓋全國80%以上大中城市,外銷出口10多個國家和地區。
為打造自主高端品牌,陽光集團設計了一條切實可行的品牌發展戰略:先為國際一線品牌服裝提供配套服務、定牌生產,再與國際品牌結成戰略同盟,最后創建自己的高檔品牌。陽光集團曾為51個國家的100多個品牌貼牌生產服裝,包括阿瑪尼、BOSS等奢侈品牌。目前,陽光面料已在國際市場上成為知名品牌,陽光集團已與數十個國際著名品牌,如意大利的ARMANI、德國的HUGO BOSS、英國的BURBERY等,建立了良好穩定的供應鏈關系。對陽光來講,賺取加工費是小收獲,主要目的是進入國際名牌的供應鏈,銷售陽光的面料,為陽光創建自主高端品牌打基礎。
從1999年公司上市開始,陽光集團著手從精紡呢絨向高檔品牌服裝延伸,相繼推出“威尼帝”高檔男裝、“龐貝”職業裝、“陽光時尚”新風格商務裝等服裝品牌,形成了“從羊身上到人身上”的完整產業鏈條。其中,“威尼帝”高檔男裝,全套引進意大利技術、工藝,全部采用陽光100支以上精紡面料和意大利著名品牌克萊利亞尼版型、工藝、技術及管理,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開始專賣店。
“龐貝”職業裝得到民航、郵政、電信、海關等20多個行業機構的肯定,先后為6000多家知名企業定制行業裝,并為美國、歐洲、俄羅斯等國航空公司定做制服,開創國產職業裝直接出口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先河。{page_break}
“陽光時尚”曾于2011年被評為“中國科技首席品牌”。2012年1-6月。該品牌零售金額比去年同期增長36%,庫存總動銷率達66%,比去年增長5.5個百分點。預計2012年完成2億元,比上年增長217%。
科技的支撐
如今的紡織服裝業已不再是單純的傳統產業。《建設紡織強國綱要(2011-2020年)》指出,紡織工業要創造科學技術的新優勢,“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紡織強國建設的基石。要切實將科技新優勢置于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提升科技對于產業升級的貢獻率”、“產業要素結構需要進行重大調整,要從以大量資源投入和低工資勞動力投入為主,轉向擴大知識和技術要素的投入、依靠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為主的發展方式”。可見,行業對于推動科技進步的重視程度。
江蘇東渡紡織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織造、染整、繡花、印花、制衣、水洗為一體的大型紡織服裝企業。該集團在提升科技貢獻率方面有著自身的特色。
東渡集團圍繞“專、精、特、新”,將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智能化生產技術引入生產、研發、營銷、供應鏈等管理的全過程。通過技改增強產品開發能力,提高產品附加值;積極開展清潔生產,轉移落后產能,降低資源能源消耗;引進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先進設備,實現提速增效;通過關鍵設備改造、鍋爐煙氣余熱和蒸汽回收再利用和污泥零排放項目的實施,實現節能減排。
東渡集團充分發揮公司設備配套優勢,注重新品研發。經過5年攻關,公司獨家研制出生態環保的植物染料。另外,公司還自主開發護理型面料、發熱復合面料、植物染色面料、芳香驅蚊環保面料、熒光面料、防紫外線抗靜電面料等功能性特殊面料,被國內外市場廣泛采用。
該集團還用科學管理來提高效率,用“信息化、精細化、制度化”的等現代企業管理方式增加產出。引進國際先進技術、管理軟件,提高管理智能現代化,先后通過引進、合作,實施DATATEX NOW及數碼坊ERP應用許可服務項目,實現信息網絡管控全覆蓋工程。
孚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家用紡織品為主導產業的大型企業集團。該集團通過信息技術提升了運營效率,提高了市場快速反應能力。孚日集團在理順生產工廠和貿易部門業務關系,實現產銷一體化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家紡裝備行業領先的優勢,加快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通過建設高校立體倉庫,配備智能能分揀中心,提高生產流程中的信息化和自動化水平,實現了市場、銷售和物流服務等各環節的緊密銜接。同時,利用信息化平臺,將原材料價格、訂單計劃、客戶需求等信息進行內部共享,積極把握原材料的合理需求,推進企業訂單與原材料價格及時接軌,有效抑制了棉價波動對企業的沖擊。多年來,通過不斷完善產銷供一體化機制,企業實現了生產、銷售、采購等環節的快速聯動,提高了運營效率和快速反應能力,為企業在復雜形勢下平穩健康運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通過以上事例,科技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建設紡織強國綱要(2011-2020年)》為此提出了該行業在科技方面的發展目標,即要讓“科技貢獻成為產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我國成為世界紡織科技強國。掌握一批高技術纖維基礎研發、生產和應用技術,先進裝備制造的核心技術以及具有領先水平的工藝技術,擴大新產品的設計及研發生產在產業規模中的比重,實現信息化與紡織工業的深度融合,掌握現代化研發、設計、生產、營銷及供應鏈管理等方面的信息技術。2020年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1.5%以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