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價“跳水”砸傷紡織企業
連續5個工作日擊穿19800元/噸,部分“去庫存”莞企生產的棉紗不如棉花價高
9月是2011棉花年度首月,迎來棉價開門綠。截至9月7日,國內棉價連續5個工作日低于國家公布的棉花臨時收儲固定價19800元/噸。為此,國家發改委決定從8日起,首次啟用棉花臨時收儲。
棉價“跳水”,原本對紡織企業是利好,但東莞一些紡織企業卻隱憂浮現。從本報記者昨日采訪的情況看,一些莞企之前高價采購大量棉花,目前處于去庫存階段,由于棉價波動劇烈,對企業經營造成巨大影響,甚至有企業在虧本生產,所產棉紗不如棉花價高。
1
痛苦“消化”高價采購的棉花
數據顯示,9月7日,我國棉花價格指數從此輪棉價高峰的31000元/噸跌至19502元/噸,跌幅近40%,這令東莞偉博紡織服裝廠(以下簡稱偉博)總經理張錦賢松了一口氣。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由于棉價持續攀升,偉博的原料成本一路上漲。張錦賢坦言,棉價迅猛上漲,曾一度讓企業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
今年2月份以來,由于國家出臺一系列調控政策,棉花價格一路下滑,本月截至7日,已連續5個工作日跌破國家臨時收儲價19800元/噸。
棉價下跌理應對下游的紡織企業是個利好消息,但東莞也有一些企業依然陷入窘境。據了解,年前一輪的棉價高峰曾令一些小型紡織企業被淘汰。一些企業為了應對棉價上漲,不得不提前購進了大量棉花,許多企業目前還處于去庫存時期。
市服裝行業協會秘書長陳耀華對記者說,一些企業之前高價購進大量棉花,現在隨著棉花價格持續下跌,已經對這部分企業造成了沖擊,生產出來的棉紗甚至都抵不上棉花的價格。“我了解到的情況是,現在有些紡織企業的訂單是虧本在做,同時資金周轉也出現問題。”陳耀華說。
另外,據盛泰針織制衣公司廠長葉肇良介紹,他有幾個做紡織服裝生意的朋友,在棉花價格一路高歌猛進階段,囤積了大量棉花,一部分用于企業生產,大部分則用于投機。“一些企業用大量資金購進棉花,隨后伺機轉手獲利。”葉肇良稱。
隨著棉價的驟降,這些企業也為此付出了沉重代價。由于前期囤積棉花占用大量資金,而棉價下跌后,企業手中的棉花大幅貶值,資金回籠漫漫無期,因此資金鏈隨時可能會崩斷。
2
提高議價能力應對棉價波動
9月份是2011棉花年度的首個月份,隨后的10月份將是新棉上市期。
陳耀華分析稱,10月份棉花供應量會有大幅增長。同時,因歐美經濟的低迷,東莞紡織企業出口量已有放緩趨勢,企業對棉花的需求量會有所下滑,供需關系決定了棉花價格在未來一段時間不會有太大變動。
這給東莞的紡織服裝企業吃了一顆定心丸。棉價的劇烈波動一度讓企業苦不堪言,陳耀華指出,相較于高棉價,紡織企業更擔憂的其實是棉價巨大波動。
對于如何規避棉價波動存在的風險,陳耀華的建議是,政府層面應該規范整個大宗商品市場,從制度層面進行合理化設計和運作,穩定市場價格,以此保障企業的利益。
對于企業而言,業內專家建議稱,應該摒棄依賴單一原料生產,可嘗試其他受到市場認可的原材料,提倡多元化經營,從而提高產品附加值,提高抗風險能力。
而張錦賢介紹,偉博應對棉價波動的做法就是一直堅持零庫存。“在與客戶進行談判時,只有覺得價格合理才會接訂單,隨后按照訂單量購買棉花,這就需要有一定的議價能力。”張錦賢解釋稱。{page_break}
■企業觀點
棉花臨時收儲有失公平
截至9月7日,由于國內棉價連續五個工作日低于棉花臨時收儲固定價格19800元/噸,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決定從9月8日起,首次啟用棉花臨時收儲。消息甫一發出,立即引起業內人士的熱論,并迅速分化成兩個陣營。
一些紡織企業負責人認為,該項舉措并未兼顧下游企業利益,因此紡織企業首先出現了反彈。張錦賢表示,在高棉價時代,紡織企業承受著巨大的經營壓力,而當棉價下跌時,現在卻要通過行政手段干預,這顯然對紡織企業有失公平。
陳耀華則贊成這項舉措。他認為,政府啟動棉花臨時收儲制,從短期看對下游的紡織企業會有失公平,但這是為了保障棉農利益,從而保障上游的供應,只有供應充足才能穩定棉價,因此從長遠看對企業是有裨益的。他建議,如何平衡各個攸關群體的利益,相關部門應該掌握好度。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