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商場率先“實價銷售”,杭州可行嗎?
最近一個周末,有同事去上海逛街回來說:“打折”的“實價銷售”。
對于今年促銷一度拉到“滿400元減350元”的杭州百貨店而言,雖然各家百貨店掌門人一直對此苦不堪言,而消費者也屢屢對這樣的折扣后面的水分提出質疑,但始終鮮有商家愿意跳出這個圈子,“實價銷售”在杭州可行嗎?
“派員工埋單原價貨品”是個普遍現象
此次上海商場假促銷案起源于“派員工埋單原價貨品”一事。
上海物價局在檢查中發現,為了規避處罰,使原價貨品有銷售記錄,部分商場讓員工自行埋單,造成原價交易的“假象”。在此基礎上進行打折,躲避物價部門的處罰。
“其實派員工埋單原價貨品是個普遍現象。”一家在多家商場設有專柜的供貨商透露,不少品牌剛剛上新貨之后,為了拉動銷售不得不推出7折、8折的力度,或是參加商場的促銷活動,事實上原價根本沒有成交過,很多貨品的原價銷售都是公司派員工“買”出來的。
“不打折”難度很大,但并非不可行
“讓員工埋單原價貨品,也是逼不得已之舉,否則就不讓打折。”供貨商說,商場促銷力度太大,如果把原價標得太實在,很可能血本無歸,所以抬高原價,也是為了“適應市場的游戲規則”。
而對商家來說,“滿就減”究竟做不做?一直是個問題。
做“滿就減”,力度會不斷加碼,從最初的“滿200元減20元”開始,到現在的“滿400元減350元”,其實原價也抬高了幾倍,大家心里都清楚,這是惡性循環,促銷力度越大,原價就越虛高。而且各家商場為了比拼促銷力度,每逢節假日不得不投入大量促銷費用,其實這筆錢對商家來說也是筆不小的開支。據統計,杭州幾家百貨店平均每年投入到廣告、促銷上的費用少則八九百萬元,多則上千萬元。
“上海實行全部百貨店"實價銷售"有一個前提,就是物價部門牽頭,上海區域內所有貨品的原價全部下調,而靠一家商場的能力是不可能的。”一家商場負責人分析說,單靠一家商場推行“實價銷售”難度很大,因為同樣的品牌在A百貨店和B百貨店的價格必須統一,不可能一家不打折標價500元,而另一家標價1000元打5折,這將會導致價格體系的紊亂。
“需要有職能部門牽頭來做這件事情。”業內人士說,商場“實價銷售”必然會經歷陣痛期,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客人都會很不適應,但時間久了,消費習慣和心理習慣都會改變。其實在香港的百貨店或Shopping Mall里,新貨上柜的時候都沒有折扣,到一年兩次的打折季才會推出一波接一波的折扣,而不會像現在這樣,一周前買的1000元衣服,一周后就變成了500元,下周不打折了,又回到了700元,客人無從把握折扣規律,只能奔著促銷而來。
如杭州“實價銷售”,原價可能下調40%
曾有業內人士算過一筆賬,以杭州目前商場的促銷力度反推,如果像上海那樣“不打折”,只推行一年兩次的“折扣季”,那杭州百貨店里的商品售價會下調40%甚至更多。拿“滿400元減160元”的折扣力度推算,一件現在標價1000元的商品,實行“實價銷售”之后,可能會標到600元。
“很多商家認為,只要做促銷,客人就會來埋單,以為客人貪圖便宜,其實這是商家對客人消費心理的一種誤讀。”一位業內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其實很多客人都不是貪圖便宜,只是不想受到“不公平待遇”,不愿意自己花了1000元買的衣服,一周后變成400元被鄰桌的同事買走。而這種商家造成的“人為不平衡”最終導致了所有客人都只愿意在促銷時間才來消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