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臺紡織業合作進入“ECFA時代”
兩岸紡織業合作進入新時期。
核心提示:對于臺灣人許先生來說,參展第十四屆海博會的心情是復雜的。許先生是臺灣榮洲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該公司是一家以工業用布、戶外用布以及特殊加工用布專業化染整等功能性產品為主的企業,今年首次參展海博會。
早早就開始關注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許先生,選擇了在早收清單實施的第一年,滿懷期待地來到海博會,卻發現技術含量高的功能性產品并沒有立刻得到客商的關注與青睞。在片刻的擔憂之后,許先生開始興奮起來,“這說明祖國大陸功能性紡織品市場還未完全開啟,這是商機!”
今年,海博會上,大量臺灣客商涌入石獅,其中不乏“許先生”們。在早收清單實施的元年,泉州與臺灣紡織服裝業的合作已經率先跨入“ECFA時代”。
早收清單 紡織業受益明顯
今年海博會,臺灣業界的介入程度明顯加深。據統計,今年參展海博會的臺灣客商約有500人,臺灣館展位達4500多平方米,折合600多個展位,占總展位數的20%。其中,首次參展的新客商占到了總數的三分之一。
榮洲紡織就是首次參展的客商之一。該公司營銷人員坦言,沖著ECFA政策,今年該公司增加了在大陸參展的計劃。“海博會、上海和北京的輔料展都在計劃之中,我們的產品屬于定價較高的功能性產品,早前在大陸市場沒有價格優勢。ECFA生效后,自今年1月1日起,臺灣的136項紡織品及大陸的21項紡織品開始享有對方所提供的關稅減免優惠,以后將是零關稅,相信這對臺灣紡織產品進入大陸市場會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上述人員表示,早在去年,榮洲紡織就開始關注兩岸經貿合作動態,去年ECFA簽訂之后,該公司就立刻著手準備申請原產地證,以享受ECFA的優惠政策。
關稅減免直接帶來兩岸紡織品的進出口大幅增長,這是目前ECFA帶來的最直接效應。依據臺灣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資料顯示,今年前兩個月,臺灣紡織品出口至大陸的金額為4.14億美元,占臺灣紡織品出口總值的22%,較去年同期增長45%。而臺灣從大陸進口紡織品的金額為1.47億美元,占臺灣紡織品進口總量的27%,較去年同期增長21%。
“今年海博會臺灣館廠商增加近三成,臺商在石獅、晉江等地的投資金額大幅增加,這些都表明ECFA正在發揮積極作用,特別是在紡織服裝領域,已經走在了前面。”海博會開幕式上,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李全教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ECFA簽署后,泉臺紡織服裝業的貿易合作明顯升溫。
技術聯盟興起 雙方受益
已經是第二次參展的臺灣展邑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帶來了最新功能性產品——涼感纖維WINCOOL,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希望通過展會能尋找到合作伙伴,將WINCOOL產品運用到面料、服裝的生產中。
臺灣客商攜高端技術主動前來尋求合作,得到了泉州紡織業的歡迎。兩廂情愿下,雙方的合作迅速落地。從海博會首日簽約情況來看,意向成交總額比增13.32%,其中來自臺灣的投資占了一定的比重,大部分是技術方面的合作。這種技術聯盟的合作氛圍正在泉臺紡織業界興起。
旭榮集團也與蓋奇(中國)織染服飾有限公司等企業就冷轉移印花技術與生產合作項目在海博會進行了現場簽約,雙方將共同研究低碳、節水、環保的冷轉移印花技術。而聯邦三禾與臺灣紡合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也是基于技術聯盟基礎,雙方共同合作研究將flycool纖維、杜邦的sorona、APEXA三者融合,研發出“綠能纖維”。對此,臺灣旭榮集團總經理莊芳容對媒體表示,ECFA實施后,兩岸貿易享受稅金減免,兩岸互通有無,合作交流的機會將會越來越多,將從簡單的貿易買賣上升到技術方面的交流。
“這種技術聯盟的模式,對雙方都有很大的利好。臺灣紡織業起步早,在產品的研發技術上微幅領先,通過合作,大陸企業可以從中受益,學習到先進的技術。而對臺灣企業來說,大陸企業有人才和市場優勢,借助這些優勢,可以加速拓展大陸市場。”臺灣紡拓會市場拓展處亞太事務科負責人謝國輝表示。
或考慮合資設廠
ECFA效應剛開始“發酵”,稅金減免已有力推動兩岸紡織服裝業的發展,而泉臺紡織業之間的技術聯盟也讓雙方擁有更長遠合作的前景。
“臺灣紡織業的業績是下滑的,因為臺灣勞動力成本很高,臺商想在臺灣擴大生產非常困難。如今,臺灣整個紡織產業發展的關鍵就在大陸,大陸擁有勞動力成本優勢。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少臺灣企業除了考慮保持技術、創意優勢之外,更是將產業擴張步伐邁向大陸。而在ECFA之后,相信這個步伐將會加快。”謝國輝表示。
在與聯邦三禾技術聯盟之后,紡合實業正考慮著與其在大陸合資辦廠,將新技術在大陸落地生產,進一步做強做大。“大陸在人力資源、市場等方面有明顯優勢,在大陸設廠,可以將這些優勢充分利用起來。目前我們雙方正在商討,計劃用1-2年的時間進行市場調研,最遲在2015年,這個計劃將落地實施。”該公司董事長胡永欽表示。
對于臺灣企業逐步把工廠轉移到大陸,包括聯邦三禾在內的不少泉州紡織服裝企業均表示,即使對方是非合資形式的伙伴,而是競爭對手,對大陸的紡織業來說也并不是件壞事。恰恰相反,外部壓力會促使大陸紡織業淘汰落后,不斷升級進步。“臺灣紡織企業在全球資源整合、新產品研發、開拓市場、接單方面有許多可借鑒之處,我們可以學習對方的長處。”聯邦三禾副總經理王榮華表示。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孫瑞哲也認為,當前,隨著大陸內需消費持續增長,要對接新商業模式、建立產品質量規范、強化品牌供應鏈管理建設、引導健康可持續消費,需要兩岸的紡織服裝企業更緊密地達成資源的互補,提升彼此的競爭力。
□術語釋疑
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2010年1月26日,ECFA第一次兩會專家工作商談在北京舉行。2010年6月29日,兩岸兩會領導人簽訂合作協議。2010年8月17日,臺灣立法機構通過該協議。
早收清單:是商品和服務早期收獲(減免稅優惠)清單的意思,指雙方認為在協定簽署后,可以率先降稅的部分產品和彼此開放的部分服務業的領域。
□數據
臺灣一季度ECFA核發證書
紡織服裝業占657件
來自臺灣“國貿局”的消息顯示,從今年1月1日至3月28日止,累計核發的ECFA原產地證明書共6469件,金額共11.43億美元。其中,農產品占141件,工業產品占6328件。
從工業產品來看,核發件數前5名分別是石化(2288件)、機械(1614件)、紡織(657件)、金屬(561件)和運輸工具(425件)。
核發金額的前5名是石化(7.28億美元)、機械(1.89億美元)、金屬(1.1億美元)、紡織(0.44億美元)、電機(0.37億美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