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瑞:從服裝消費看不同經濟收入群體不同價值取向
放鞭炮、發壓歲錢、買新衣、親朋好友聚會,在傳統最重要的“春節”名義下,大家會覺得再怎么花銷似乎都不為過。春節前,記者有幸在北京和江蘇兩次老鄉會中共進新年大餐之際聊起新年購物的話題,在場的老鄉們普遍認為,穿仍然是年前采購的“大頭”。
北京:節前服裝消費趨于理性
快放假了,年前終于可以放松一下了,記者很幸運地趕上了在京的徐州老鄉聚會。一年沒見,大家的變化都不小。對于春節前購買新衣服,大部分老鄉們認為這仍然是年前一筆重要的開銷。雖說北京品牌也多,但談起過年買衣服,他們的消費觀卻比較理性。
在和老鄉聊天的過程中,記者很明顯地感覺到,不同經濟收入群體存在不同的價值取向、目標觀念、意識流、心理需求。以在某公司工作的朱磊為例,月薪5000元左右,他新年購買服裝時,能接受的服裝價格在200-600元之間。所以他對另一位在某媒體工作的王婷節衣縮食,甚至存上兩三個月的工資來購買奢侈服裝品牌的做法,非常不認同。但是王婷的理由也很充分,身為媒體工作者要注重個人形象,尤其自己的工作還與時尚有關,并不屬于沖動性消費。還有一位熱衷網購的老鄉張樂,在淘寶網上為自己購買了一件價格為236元的棉服,他喜歡在網購的過程中享受低價新年購物的樂趣。
顯然,他們的消費觀各有不同,但是有一個共同點:“我們不會像過去為了新年期間商場的優惠活動而拎著大大小小的紙袋回家,現在是各取所需。”這可能也正是目前北京一部分消費者新年購物的消費心理特征。因此,不管是節前商場里的毛衫、冬裝大衣、棉服等貨品在打折銷售,還是由于北京氣溫一路攀升,部分春裝開始上架,他們在添置新衣時仍精打細算,爭取將性價比高的服裝買回家!
徐州:給孩子買新衣“不差錢”
放假回家,記者再次融入浩浩蕩蕩的探親隊伍。老家徐州,是蘇北一座大中型城市,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無論男女都講時髦、愛時尚。
路上,記者急切觀察著家鄉的變化,發現隨著高鐵的鋪設,徐州的發展重心逐漸向東南部拓展。在重要商業區域,從百年老字號到知名國際品牌都能找到。尤其是淮海路與古彭廣場交界處商鋪林立,吸引了金鷹購物中心、力寶城購物廣場等落戶。
回家的第二天,就和幾位早為人母的好友聚到一起,一位好友聊起過年給孩子買新衣的話題。雖然日常教育類的投資很大,但是好友們過年時為孩子置辦新衣服時確實很舍得。年前,徐州各大商場服裝鞋帽專柜就呈現了熱銷狀態,尤其是給孩子購買服裝的消費者數量較以往多了幾倍。
這位好友的女兒懿妍,是個10歲的漂亮小姑娘。好友為她買衣服向來是去商場買品牌服裝,雖然她明顯感覺到服裝價格在2010年大幅度飆升,但是給孩子買東西一向“不差錢”。這不,為了過春節,充分征求了女兒意見后,好友一上午跑了三四家商場,最后終于鎖定了一件桃紅色的雅鹿羽絨服。
記者問:“為什么會選擇雅鹿?”她無奈地說:“10歲的懿妍正處于成長期,遇到了買童裝還是買成人裝的煩惱。雖然商場里有許多童裝品牌可以選擇,但是有些童裝,孩子穿上不是很合適。挑了一上午,也就是這件原價600元的雅鹿羽絨服比較合‘眼緣’,過年嘛,多花點錢也無所謂!”在給孩子挑選衣服的同時,好友也為自己及老公分別購買了一件羽絨服和一件休閑外套。這天上午,記者看到,各商場服裝專柜都擠滿了人。
這位好友就是普通的工薪階層,每月薪水4000多元,怎么就那么大方呢?看來為過年而買衣服還是“不差錢”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