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行業最核心的指標就是品牌發展
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裝生產國、出口國和消費國,紡織服裝的總產值約占全國總產值的十分之一,并已連續五年出口創匯順差第一,服裝產業一直為中國出口創匯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中國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服裝生產加工基地。近幾年,中國的服裝業有著較大的發展,大大推動了中國國民經濟的發展。
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服裝產業在“十一五”期間是怎樣渡過的?“十二五”又將如何繼續發展?帶著這樣的問題,看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怎樣說。
“十一五”這5年對服裝行業而言是非常不容易的5年,這5年充滿變數和挑戰,也是對行業歷練最多的一年。
2005年1月1日配額取消后,整個服裝行業進入后配額時代,之后不斷出現的貿易摩擦正是后配額時代的一種表現。
在配額取消后,服裝出口呈現釋放態勢,出口增長。市場重新分配,服裝行業很快就面臨了貿易摩擦問題。西方國家聲稱本國產業受到沖擊,新的貿易保護主義誕生。
2006年,行業開始出現勞工荒,勞動成本上升;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國際環境和國內環境都在發生著很多變化。期間,行業面對的是復雜多變的發展環境。
梳理“十一五”期間行業的發展軌跡會發現,這5年,行業雖然面對著復雜的發展環境,但仍然實現了良性持續的發展態勢,服裝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產業素質不斷提高。
服裝行業是一個健康發展的行業
回頭看改革開放30年,服裝產業在頭10年中解決的是從工廠手工業到現代產業的轉變,構建了現代服裝產業體系;第二個10年,行業開始圍繞品牌發展的核心去推動產業升級發展;進入2000年后,服裝行業更加明確了以品牌戰略為核心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方向,服裝產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如果說,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中國服裝產業抓住了一個歷史機遇期,國際服裝產業轉移帶動了中國產業的發展,那么在最近的十幾年發展過程中,內需已經遠遠大于出口,成為推動中國服裝產業發展的最大動力。
從“十一五”5年間的持平,2008年下降10.16%,2009年下降13.04%,今年1~9月份增長10%;出口2006年增長28.9%,2007年增長20.89%,2008年增長4.1%,2009年負增長10.63%,2010年1~9月增長19.03%。
在談到數據時,陳大鵬說:“雖然服裝出口有所下滑,那是由于國際市場需求下降導致的,而且我們在出口中的份額并沒有下降。服裝產量下降和出口不是同比例的關系,原因就是在“十一五”前4年的時間里內需的增長。從2006~2009年,內需增長每年都在15%以上,國內市場需求已經成為支撐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2009年,金融危機的影響還未完全消失但我們的內銷增長18%。今年1~9月份,服裝產量19%,出口增長19.03%,內銷增長超過20%。從數據上看,服裝行業已經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這說明我們的產業依然是健康的、有競爭力的產業,這也為我們實現“十二五”戰略目標打下個非常好的基礎。”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