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外貿喜憂參半 出口“拐點”預期驟增
“兩高一低”大致勾勒了9月中國外貿走向。
海關總署1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當月我國進出口值2731億美元,同比增長24.7%,刷新今年7月份創下的2622.9億美元的紀錄,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出口1449.9億美元,同比增長25.1%;進口1281.1億美元,同比增長24.1%。
進口環比增長7.4%,也創下歷史新高。但當月貿易順差為168.8億美元,較上月環比減少15.7%,降至5月份以來的最低點。出口是否已至“拐點”?業內觀點不一。
昨天一并公布的三季度外貿數據顯示,出口和進口分別實現了34.0%和42.4%的增速。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說,中國目前總體外貿情況還不錯。但是也逐漸印證了“拐點來臨”的擔憂:即如果沒有其他利好消息,那么從三季度末一直到明年一季度,出口將呈現明顯放緩趨勢。
花旗集團最新報告指出,在全球經濟增長放慢及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的情況下,內地出口或進一步放緩。
報告指出,一些發達經濟體持續的貨幣寬松政策顯示其復蘇缺乏提供足夠就業職位的能力,限制了全球需求增長,因此,中國的出口增長可能會在今年底前回調到10%至15%。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的報告預計,由于未來世界經濟延續弱勢復蘇,各國貨幣競爭性貶值初現端倪,預計進出口增速將趨穩。
對于“拐點”的擔憂只是代表了一方面的觀點。
“9月份出口增速下降幅度較大與去年基數有關。從出口金額上看,5月份至9月份單月出口依然保持持續穩定的增長,9月當月出口額為今年次高。中國出口并未出現‘拐點’。”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李健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說。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湯敏說,當前世界經濟正在下滑,世界對中國產品的需求正在減少,這是導致9月份出口下降的重要因素。
但9月出口增速25.1%這一數據本身,在經濟危機期間已經是一個相當好的增長率。
“當前的外貿走勢已經明顯好于金融危機發生前的水平。”李健說。
無論如何,貨幣戰擔憂,這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一些國家近期競相壓低本國匯率,張燕生表示,此舉是施壓中國為全球經濟調整埋單,形勢逼迫監管層思考更多應對措施。
截至目前,日本、韓國與巴西等主要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均已采取單邊外匯市場干預措施,以限制本幣快速升值壓力的集聚。{page_break}
張燕生對記者指出,目前問題的核心是,全球各國都明白,如果誰讓本國貨幣升值,誰就會來承擔全球復蘇及經濟調整的成本。美歐是經濟危機的重災區,今年上半年的歐債務危機曾讓歐元對美元持續貶值,促進了歐盟當時出口的強勢,當時美歐也曾為此有過爭端。
“事實上,他們自己心里最清楚,從經濟學上講,讓中國人埋單毫無道理。”張燕生說。
“中國未來幾個月以及明年的出口增速將會下降,但是,只要發達國家經濟不是‘二次探底’,依然有一定的需求,中國出口規模依然會保持穩定增長。”李健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