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應當喊響“向東看”的口號
之前將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歐洲各國之間多邊貿易協定的歐盟,開始與韓國正式簽訂雙邊貿易協定,這也是與歐盟簽訂雙邊協定的第一個亞洲國家。至此,歐盟和韓國歷經三年的馬拉松式談判,終于修成正果。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歐盟是多邊貿易不斷發展的結果,但是它的多邊程度已經很高,隨著歐盟東擴要再尋找多變化空間也很難了,而相反貿易雙邊卻不明顯。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它也在積極尋找雙邊協定的對象。
歐盟委員會評價說,它是歐盟迄今所簽署的“最雄心勃勃的”貿易協議,也是與亞洲國家達成的首份自貿協定,但絕不是最后一份。歐盟與亞洲國家“結盟”印證了歐洲理事會常任主席范龍佩提出的歐盟應當“向東看”的口號。
現階段,韓國是歐盟第八大貿易伙伴,歐盟是韓國第二大出口目的地,雙方去年貿易額為620億歐元。據了解,這項協議將給歐洲制造商帶來價值190億歐元的新出口訂單。
歐洲聯盟輪值主席國比利時外交大臣史蒂文·范納克爾在今年9月就表示,這是第一批使得歐洲和亞洲之間經濟關系更為緊密的雙邊貿易協定之一,為歐洲企業打開亞洲市場邁出一大步。
不僅僅是韓國,亞洲其他國家也表示出了與歐盟合作的興趣。印度有望于今年年底和歐盟完成自貿協定談判,新加坡、馬來西亞等都已經開始與歐盟簽訂自貿協定的談判。與此同時,越南、泰國和日本也都和歐盟共同表達了要締結雙邊自貿協定的意愿。
就連不久之前的亞歐首腦會議也成為了搭建亞洲國家和歐盟雙邊關系的平臺,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在亞歐首腦會議上說,就經濟而言,亞洲很可能是全球最具活力的一個地區。白明表示,亞洲市場發展的現狀和潛力都讓歐盟各國刮目相看,尤其是中國和印度的發展速度。另外,經歷過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歐美經濟無起色,也很難找到經濟增長的亮點,只能維持現狀。
他進一步分析表示,雖然在危機中歐盟所受影響小于美國,但是歐盟的問題也不小,只是經濟體量大把問題都包裹住了,如果需要發現新的經濟增長點就要抓住亞洲。尤其是中國和印度,相比另外兩個依靠資源的金磚四國,中國印度作為產業鏈的中游能夠為歐盟提供巨大的潛在機會。
據新華社消息,依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在2000年到2008年的八年間,歐盟與出席亞歐首腦會議的18個亞太國家以及俄羅斯間的貨物貿易總值幾乎翻了一番。截至今年上半年,歐盟對這19國的出口已占到其出口總額的29%,從這些國家的進口更是占到45%。目前,出席亞歐首腦會議的亞歐國家占到了全球經濟總量的一半和全球貿易的60%。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