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繭絲綢業升級在望(二)
宜州或成中國新興絲綢之城
按照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日前出臺的《廣西蠶桑繭絲綢產業循環經濟(宜州)示范基地建設方案》,廣西將建設宜州循環經濟示范基地,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在宜州市建立一批科學種桑養蠶示范村、示范鎮,培育發展一批蠶農專業合作組織,扶持一批蠶業資源綜合循環開發利用典型,引進并壯大一批繭絲綢精深加工企業,把宜州打造成為廣西乃至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桑蠶生產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示范基地大縣(市),
帶動廣西蠶桑繭絲綢產業縱深發展,努力把廣西打造成西部最大的繭絲綢加工、貿易與現代繭絲綢文化交流中心。
在具體發展目標上,到2015年,宜州桑園要發展到30萬畝,年產鮮繭達到5.4萬噸;培育發展繭絲綢加工企業12-15家,產業鏈延伸至絲綢加工等領域,年產生絲3800噸、坯綢1000萬米、蠶絲被20萬床;蠶繭生產、繭絲綢加工及資源綜合利用總產值突破40億元。
宜州市長黃平權告訴記者,宜州種桑養蠶歷史悠久,早在明代嘉靖年間宜州農民就已種桑養蠶。近年來,在及時把握“東桑西移”的機遇下,宜州政府將桑蠶產業作為第一產業來培育。截至2009年底,宜州市桑園面積穩定在25.5萬畝,蠶農11.9萬戶,全年全市蠶飼養量110萬張,鮮繭產量4萬噸,產值9.2億元,鮮繭產量分別占廣西、全國總產量的25%和7%,一躍成為全國第一大桑蠶生產基地縣(市)和廣西第一大白廠絲生產基地縣(市)。除了江蘇恒源集團這個國內絲綢業巨頭,宜州還引進嘉聯絲綢、
茂源繭絲、嘉鳳絲業等10多家繭絲綢產業集群初步形成規模。
黃平權強調,為順利將宜州建成中國新興絲綢之城,市政府將加強對種桑養蠶戶的扶持,凡連片種植500畝以上桑園每畝由財政補助50元,對示范片桑農給予每畝100元的桑苗補助,給予蠶農每年1000元左右的小額信貸,由財政貼息,為貧困村和庫區移民農戶免費提供桑苗等。同時,以加快建設繭絲綢特色工業園區為切入點,突出繭絲綢深加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重點培育發展壯大繭絲綢加工企業,拓展桑蠶循環經濟發展空間,實現從原材料到產品的就地升值,在建蠶房、蠶繭烤房、繅絲加工企業等生產用地方面,給予簡化程序、減免收費、優先審批等一系列優惠靈活的政策。
可以預見,隨著“東桑西移”的不斷推進,廣西繭絲綢業升級在即,潛力無限的宜州也將成為中國的新興絲綢之城。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