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中國輕紡城的國際紡織之都之路二
提升:調整結構的“風向標”
通過市場轉換、產品升級、結構調整等手段,紹興的紡織企業很快就走出危機,并企穩回升,實現了增長
2009年中國輕紡城的成績來之不易。
“中國輕紡城主要依靠市場升級與產業升級聯動、市場拓展與城市發展聯動的‘兩方聯動’戰略,助推紡織產業向現代集群發展。”紹興縣委書記何加順說。
紹興紡織產業集聚度很高,對外依存度高,但是走高端路線并注重產品研發和品牌發展的企業并不多,因此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比較嚴重。然而,危機與契機同在,通過市場轉換、產品升級、結構調整等手段,紹興的紡織企業很快就走出危機,并企穩回升,實現了增長。
“紹興的紡織產業不進行集群升級是沒有出路的。”紹興縣縣長孫云耀說,從紡織產業鏈來看,紹興的化纖原料具有規模優勢,“印染+市場”也有優勢,但織造的優勢在弱化、在轉移,而服裝、家紡還有潛力。市場的升級與紡織產業的集群升級必然緊密相聯。
“靠低成本競爭的時代已經過去,通過提升產品檔次,我們逐漸占領了中高端女裝面料市場,最近幾年,我們的銷售額每年都在翻番。”紹興縣鳳凰莊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何錫輝說,競爭對手會激發自己的創造力,通過不斷調整升級,立于不敗之地。
“為了能讓經營者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我們建設了‘網上輕紡城’。”中國輕紡城建設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孫成榮介紹說,“網上輕紡城”是根據中國輕紡城的特點量身定制的紡織品電子貿易平臺,立足于服務有形市場,啟動了營銷的“雙引擎”。目前,網上輕紡城擁有超過10萬注冊會員,2009年網上實現了過百億元的交易額。
來到位于柯橋創意大廈11層的國家紡織面料館,負責人賀顯偉對記者說:“我們正在嘗試建設一個‘面料博物館’。”這是國內首家國際級紡織面料館。在館內,可以看到一塊塊已經編好代碼的樣布像圖書一樣陳列在架子上,這里可以容納100萬塊面料樣品。
國家紡織面料館由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和中國輕紡城建設管理委員會共同組建,實行會員制運作,由會員企業提供產品樣本及企業信息,面料館進行信息收集和標準制作,并通過網上平臺等向采購商提供信息。
掌握信息才能真正掌握行業話語權,2007年,“中國·柯橋紡織指數”推出,又一次提升了柯橋在輕紡業的影響力。“中國·柯橋紡織指數”包括紡織品價格指數、紡織品景氣指數、紡織品出口指數和紡織品訂單指數。指數的基礎數據采樣范圍為中國輕紡城6個面料批發市場和錢清輕紡原料批發市場以及縣內若干紡織品生產企業和外貿企業,參考國際和國內紡織品分類標準,涉及原料、坯布、服裝面料、家紡、服飾輔料等5大類、35中類、288小類,每個小類中再抽選若干個代表品種。
“指數不但可以引導相關生產企業及時調整產品結構,更重要的是奠定了紹興縣在紡織業界的地位。”周如生說。“中國·柯橋紡織指數”的發布,對占全球最大市場份額的中國紡織業最大的意義在于,能夠推動行業升級轉型,轉變中國紡織業的發展方式,引導企業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競爭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