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稅為薪 人保部探索職工工資增長新機制
收入分配改革的大幕正在拉開。據悉,近來全國人大、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稱人保部)、國資委、全國總工會、全國工商聯等分別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就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問題展開調研。
由發改委牽頭研究擬訂的《關于加強收入分配調節的指導意見及實施細則》正在制定和完善之中。而人保部則負責指導并審核各地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研究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問題,重點破解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的增資難題。
據悉,人保部建議,一方面要繼續推行勞資工資集體協商,另一方面要探索稅收優惠等措施在內的新思路。
此前,全國總工會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勞動報酬在居民收入中的占比連續22年下降。對此,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認為,相關統計口徑變化,導致1993年至2007年間勞動者報酬的實際降幅至少被高估了6個百分點。
賈康表示,勞動報酬占比呈逐年下降趨勢應當引起重視,政府應當加大國民收入分配調整力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個人工資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如果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的經營尚存在問題,政府再要求困難企業給職工漲工資,這顯然是不現實的”,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分析說,沒有充分考慮到這些企業的經營情況和支付能力,這是以往各級政府推動勞動密集型企業職工通過工資集體協商,促進工資增長效果甚微的一個主要原因。
據悉,人保部的思路大致如下:對提高職工工資的困難企業減免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營業稅,來促進實現員工工資的正常增長。也就是說,政府將一部分稅收讓渡給企業用于提高職工工資,稅收優惠的幅度應與困難企業員工工資增長的幅度掛鉤。
“這樣做,與中央提出的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精神是完全一致的。”人保部有關人士指出。
人保部前兩年曾擬訂過“關于建立健全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的指導意見”,并報國務院。后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此事被擱置下來。目前,中國經濟已經回暖向好,初步具備重新研究此問題的客觀條件。
人保部有關部門正在原有指導意見的基礎上,吸取近兩年相關調研成果,進一步研究細化措施,以增強企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政策的可操作性。
這與全國工商聯的思路不謀而合。從2010年3月起,全國工商聯就開始在全國多省市開展一項名為“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與工人工資增長機制”的調研。該調研為期一年,調研結果將作為決策參考提交中央。
帶隊調研的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黃孟復提出,政府要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改善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提高中小企業的利潤空間,為工人工資增長創造條件,還要根據各行業的具體情況制定工人工資增長的具體政策,形成制度保障。
全國工商聯研究室主任陳永杰建議,為破解中小企業職工工資增長難的問題,應在企業一次分配中,降低上繳國家財稅占比,提高員工工資比例。尤其是對微利的小企業,建議給予適當的稅收減免而非稅收返補。
“如果稅收減免優惠得以實施,將對推動這些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而這些企業職工正是低工資群體的主要組成部分,提高他們的工資是提高勞動報酬比重的重要途徑。”蘇海南對實施稅收優惠政策寄予厚望。
為避免某些企業借此逃稅,蘇海南建議對申請此項稅收優惠政策的困難企業先進行財務審查,對確屬虧損或沒有盈利及微利的企業,才能給予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同時,要研究國稅與地稅如何合理分擔減免的稅負關系問題。
即便是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2009年中國稅收總收入仍然完成了59514.7億元,同比增長9.8%,高于當年8.7%的GDP增速。多位人士指出,中國政府稅收已經連續多年保持高于GDP增速的高速增長,應適當地讓利于民,實施稅收優惠政策。對此,政府財政是可以承受的。
據知情人士透露,人保部有關人士在前不久曾與財政部人士就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政策中的稅收優惠政策問題,口頭交換了意見。但目前雙方看法差距還較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