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的三個心理戰不得不懂
大多數人常有以他人為中心的意識,在這種意識的束縛下,自己的欲求及愿望消失,被綁到動彈不得。如果能從“他人中心”的意識解放,你所抱持的恐懼也會跟著消失,將原本所擁有力量引導出來,依照自己的意愿行動,從而得到自由及滿足感。
別再猜心了,一味地推測才會害怕
某位女性找我商量這件事——
“上司交給我的工作量,不管怎么想,都不是我一個人處理得完的。”
“你有告訴上司,這個工作量你一個人處理不完嗎?”
“沒有,上司就是一副沒得商量的高壓態度,我很害怕,覺得那不是可以提出來說的氣氛。”說著這番話時的她的態度和表情,確實有點膽怯。
“既然說不出口,那么那些工作怎么辦?”
“沒辦法,只好拼命做。可是,現在已經面臨極限了……”抒發了一陣子心情之后,她開始推測起上司的想法:“冷靜想想,上司不可能不知道這些工作量有多大。”“為什么上司明知工作量太大,還要交付給我做呢?”
就這樣,她以“為什么”起了個頭,開始了推測和分析。這是以他人為中心者的典型思考模式。“上司為什么不是把工作交給其他同事,而是交給我呢?他有什么目的嗎?還是有什么內情呢?說不定,他是希望藉此逼我辭職吧!”
當然,不管再怎么推測上司、分析上司,仍然改變不了上司的決定。相反地,這些推測和猜疑,只會擴大自己的“恐懼”而已。
擴大的猜疑形成了一道障壁
以前述的例子來說,假設上司真的懷有惡意怎么辦?如果真的有什么內情,又該如何是好?如果上司真的想逼自己辭職,又該怎么解決呢?愈是這樣猜忌對方、分析對方,上司愈會變成一道令人恐懼的巨大障壁,擋在自己面前。也因為實在太過巨大,她一定會感到無法面對,內心充滿無力感與絕望感吧。
不過,這些當然都是她“擅自推測”而造成的恐懼。擅自推測、猜忌對方內心想法的分析,幾乎都是“不需要、派不上用場”的。想想看,你想找出的是“為什么”的答案,可是我們連自己的內心都不能完全了解,更別說要了解對方在想什么。當問題再進一步踏入潛在意識的領域之后,那些從顯著意識中認知的線索,更是完全沒有用。這是毋庸置疑的。
因為自己的“顯著意識”和“潛在意識”之間的落差就是這么大。愈是以他人為中心思考的人,愈是無法察覺自己真正的心情,這落差自然就愈來愈擴大了。
遵從與否,自己決定
如果你在人生中設定的是“必須遵從”的指令,那么不管對方說什么,一切在你耳中“聽來都會是”命令和指示。比方說,你的上司問你:“有時間做這個嗎?”你應該會不由自主地回答“有”。
在另一個場景中,上司大聲地對你這么說:“咦?為什么這東西會在這里?”這時你應該覺得自己被追究,被斥責了。如果那東西是你忘了收好的,你或許還會感覺自己就像是“做了壞事被逮到的壞人”,因而責備自己。
說不定,上司根本沒那個意思,只是不小心聲音大了點而已。但從你耳中聽來,那或許就像是在說:“為什么連這種小事都做不好,真是沒用的家伙。”若你一直帶著這樣的耳朵聽上司說話,上司一定會變得愈來愈**吧。
如果你有“不想做,可是非做不可”的想法,盡管表面因為恐懼而默默遵從對方的指示,內心或許還是會反駁,會抵抗,也會生氣吧。比方說,你的上司告訴你:“如果不知道做法,可以看這本書學喔。”說著,他交給你一本專業書籍。然而他這番話在你耳中聽起來卻成了:“不鉆研專業書籍學習是不行的。”或是,“你怎么還搞不懂啊,真是個學習能力遲鈍的家伙!”
你可能會因此認為上司瞧不起自己,說話挖苦人。說不定還會為這件事氣得流眼淚。想要從這種恐懼之中解脫,做法就是舍棄“非遵從不可”的想法,取回“內心的自由”。如此一來,你應該就能獲得“自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