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阻礙了預算的實施?
有一次筆者無意間聽到兩個經理人的對話。一人問:“你昨天晚上過關了嗎?”另一人答:“不過關怎么行,再不過關就不讓睡覺了!”原來他們是一家奶粉企業的兩位高管,“過關”的那位經理是該企業鄭州市場的負責人,他在明年計劃的銷售額預算中填報了2億元,但是總經理那里沒通過,于是改成了4億元,很快就通過了。
事實上,該企業的預算由應付要求的“寫作業”變成了向優等生看齊的“抄作業”。預算目標都是由老板喊出來的,底下人拿了口號去分解目標,最后如果沒有達成,總結性的語言只有一個“因為客觀原因……”這就造成了公司管理機制與實際情況相脫節,變成了貨真價實的數字造假。這同時也說明,很多企業家仍然是感覺領先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在組織逐漸變大時會日趨失控。要明白考核不是最終目的,所有預算的最終目的是調動人的積極性,為創造利潤而服務。
我們常常發現,一個企業的預算做不好,究其原因,往往因為領導者成為公司制度最大的破壞者,因為他們對資金的安排經常是沒有任何計劃和管理的,是隨心所欲,目標可以天天改。還有一種情況也很常見,就是有了預算,卻不做任何檢查,對執行力缺乏監督,當公司業績與費用情況不匹配的時候,并沒有及時采取糾偏的措施改正。對企業來說,有的僅僅是一個形式上的預算。此外,一些企業雖然具有預算意識也會在實施中監督,但由于從一開始做預算就沒有進行縝密的調查和研究,與實際情況不符,最終使得業務部門的預算跟著總預算出問題,導致在實施的過程中困難重重。
我們常說成功者與失敗者最大的區別在于“復盤”能力,也就是對問題預見的能力。因此你需要對任何一個不準確的數據,都給予關注。預算不是簡單的數字游戲,而是一個公司綜合管理水平的體現。預算就是要把企業經營中:計劃、協調、控制、評價和激勵這五個方面的問題集合在一起。計劃是對目標進行縱向的時間分割,協調則要求企業橫向的資源匹配度,控制行為是為了確保成功,給予評價是為了在自省中及時調整對與錯,這樣做出的激勵措施才會有的放矢。
每到年末,應該是公司年終考核的高峰期。但考核的依據是什么?很多民營企業的經理人如此形容,“具體怎么考核不清楚,老板也說不清楚,反正只要到手的獎金不比去年少就行。”從這種對激勵措施不清楚的狀況可以看出,這些企業的管理者和領導者都沒有真正把預算與考核掛鉤,也沒有通過做預算來保證企業的戰略實施和激勵業績,這與一般外資企業以預算引領整體管理的做法差距很大,的確值得警醒。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