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說這樣的金融產品不能買?
最近我收到一個粉絲的留言:
我發現個問題啊,老師,就是每次都看到你說這樣不能買那樣不能買,還有很多人買的保費和保額不成比例,但最後你又不給人家具體的答案,比如兒童教育這塊,我的看法和你一樣,保險解決不了問題,可最後你也沒說怎么解決問題,另外請問你那些保費低保額高的產品是哪里來的,為毛所有保險公司都是保費高保額很低啊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剛開始時,我打算“一氣之下”忽略它,說了這么多真是白說了:什么叫沒有給出具體方案,對癥下藥,先讓我們了解了你的財務狀況,才能給出具體方案。你怎么能指望我,根據粉絲留言里的不完整信息,隨便給出一個“神丹妙藥”大力丸。
我想忽悠你也太容易了!試想,如果你去醫院看病,你會喜歡這樣的忽悠嗎?
醫生,別廢話,你也別問我的癥狀了,隨便給我開個包治百病的藥就行了!!
冷靜下來,很多剛關注的粉絲,估計也沒看過我前面的文章;即使是老粉絲,也未必會逐一看完所有文章,更不可能弄懂其中的所有邏輯。畢竟中間涉及到很多的專業問題,一時半會兒想不明白,也是自然的事兒。
有沒有發現?我在回答問題時,被這位粉絲詬病為“這也不能買,那也不能買”,“性價比不高”的金融產品,幾乎都是分紅險產品。
有人又要問了,你這兒不是一個關于“理財”的公號嗎?為什么你這么“憎恨”理財型分紅險產品,總是站在它的對立面。
這不是現在保險公司賣得最好的產品嗎?這不是代理人朋友最喜歡賣的產品嗎?這不是客戶朋友最愛聽的,最愛買的產品嗎?
給你介紹一款好“產品”
我先給大家介紹一個“好產品”,看看大家有沒有興趣:
前幾年,房地產投資很火爆,但是也有其劣勢。
其一,投資金額比較大,沒有幾百萬下不來。
其二,中國有70年產權限制,70年后會怎么樣,誰也不知道;
其三,發展商也不可能承諾,這個房子一定能租出去,萬一租不出去,你的投資就砸在手里了,沒辦法變現。
其四,就算你的房子能租出去,天天還要打理,還要給房客修馬桶,賺錢不省心,也不太好。
現在呢,我介紹一套房產給你,在廣州這樣的一線城市,房子的總價是25萬元。(25萬在廣州連個廁所都買不到,對吧?)這套房子,銀行特別優惠,5年按揭還不收利息(遇到活雷鋒了吧?)另外,房地產商還跟你簽個協議,保證租金每年最少5000元,一直持續70年。開發商還說啊,以后住戶的麻煩事兒,你不用管了。
最不可思議的是,開發商還和政府唱“對臺戲”,70年后保證原價回購房子,如果房地產漲價的話,還給你補差價。預計怎么樣也漲兩到三倍。
這樣一套房產,你買不買?是不是天上掉餡餅啊?
其實,這就是一款分紅險。
大家常常被分紅險“迷惑”,這就是一款5年繳的分紅險產品,每年交5萬,每兩年返還1萬元,一直返還到70歲,到70歲再返還保費,同時再把分紅返還給你。
看似很誘人的這款分紅險產品,即使算上分紅,收益也就在年化3-3.5%之間。
為什么當時買的人會頭腦發暈?它只是以時間換空間,把后面的收益一下子展現在你的面前。下面我就來捅一捅這層窗戶紙:
在這款產品中,客戶一共投入了25萬元,每年領5000元,大概就是2%的息。
70年后拿回本金,如果漲到兩倍,就是70年翻一番,按照72法則(72/70),也就是1%的年化收益,加起來就是3%的收益。
如果漲到3倍,就是50年翻一番,按照72法則(72/50),大概是1.4的年化收益,加起來收益是3.4%;
就算夸張點,漲到4倍,也就是35年翻一番,(72/35),收益也超不過4%。
說深一層,以房產投資來作比喻,其實是避重就輕,房地產投資玩的是杠桿效應,以小博大;分紅險與房地產投資根本沒有類比性。用這種話術做比喻,就是讓你一下子失去理性而已。
投資72法則所謂的“72法則”就是以1%的復利來計息,經過72年以后,本金會變成原來的一倍。這個公式好用的地方在于它能以一推十,例如:利用8%年報酬率的投資工具,經過9年(72/8)本金就變成一倍;利用12%的投資工具,則要6年左右(72/12),就能讓1元錢變成2元錢。
比一年定期利率低。它卻鎖定我們的資金達70年之久(如果給初生嬰兒買的話)。
這就是前幾年在市場上售賣得非常多的典型的分紅險產品。
分紅險“大變身”第一種:改變繳費年限,5年繳變成了10年繳;
第二種:把返還期限縮短,不是一直返還到70年,而是在孩子長大后,分5次返還(17歲、18歲、19歲、20歲各拿一筆,25歲再拿一筆創業資金)。這就是所謂教育金保險。
第三種:一筆過存進去,相當于定存,5年后把分紅給你。你可以持續存,也可以提現。這類分紅險最常見于銀行柜員賣的銀保產品,成為定期存款的替代物。話術相當簡單:“收益比定期存款高”。
無論如何變,最終收益,依然比定期低。
如何識別分紅險?
第一,產品一般會打“分紅”二字。當然,很多人在沒有買這類產品之前,并不知道這是一份保險。這就請你看清合同了。
第二,凡是保額和保費差不多的,建議不要買。第一年交5萬時,保額是5萬;第二年交10萬時,保額是10萬;第三年交15萬時,保額是15萬。這就是理財型分紅險的典型特征。
見上圖:交多少保費,身故時就賠你多少,這就是理財型分紅險的典型特征。
第三,在收益演示時,有低中高的分紅,不是以固定利率形式體現,而是以“分享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的形式體現。無論如何“分享”,最終收益也不會高于3.5%,這是精算人員設計分紅險產品的原則。
如果你遇到一個擅于推銷分紅險的代理人,你會聽到什么話呢?
要給孩子一個確定的未來,你現在用很短的時間把費繳完,但是孩子可以領一輩子錢。每隔(兩年?三年?五年?)都可以領錢,到孩子讀大學時可以固定拿多少錢,到孩子創業時可以固定地拿多少錢,一直領下去。還可以把保費全部拿回來,外加分紅。
這些話是不是很容易讓人陷入對安全感的依戀,迅速淪陷。
有的人說,我就愛聽這種話,就想給孩子留點什么。很多代理人就會迎合這種心態,將分紅險稱為“給孩子留的一輩子的禮物”。
我可以明明白白告訴你,這純屬忽悠。你真想留一份禮物,還不如以同樣的錢,買支指數基金好了。就算你只是準備持有20年,它的收益也遠遠高于分紅險3-3.5%的收益。
如果你打算留一份長期的錢給孩子,只要作好了風險評估,承受一定的風險是沒問題的,完全沒有必要把錢放在如此低效的投資產品上。
分紅險究竟適合誰來買?
分紅險是不是真的不能買,我想你們誤會了。
我反對的是沒有保障的理財型分紅險;如果是高保障的分紅險,完全沒有問題。
我只是告訴你們,你如果是一個中產階級,財務資源不是很豐富,我們的目標相對也比較遠,能承受一定的風險。那么,我們完全沒有必要,用這種低效的方式(連通脹都無法戰勝)去做理財。
如果以3.5%的收益,幫孩子存教育金。一般的中產階級,把全部余糧存給孩子,也未必能存出出國留學的學費。這才是可悲的事情。
話說到這兒,什么人適合買這種無保障的理財型分紅險呢?
特別有錢的人,要給孩子留一份固定的遺產,愿意犧牲一點效率,強制儲蓄,來保證這一目標的確定性,分紅險是一個好的選擇。
坦白說,沒多少余糧的工薪階級,追求無風險,就是最大的風險。
結尾的話
有保險界朋友對我說,你怎么這么反感分紅險的銷售方式呢?客戶愛聽“一輩子的禮物”這種話啊。
別人愛聽什么,我就說什么,就失去了我當初創業的初心了。
有時,我就是要撕開行業內衣,讓大家聽點不太愛聽的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