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財務危機含義及其表現形式
財務管理者應當對企業的財務運營過程進行跟蹤、監控,建立財務危機的警報系統,及早發現財務危機,預防或避免可能發生的失敗。企業財務危機的產生有著多方面的原因,不僅僅是企業外部條件會造成企業的財務危機,企業內部由于經營管理不善也會導致企業的財務危機。企業的財務危機表現形式通常既有外部征兆又有財務征兆。外部征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交易記錄惡化不能單獨理解為客戶償付貸款中的延期或違約現象。當客戶拖延付款時,管理部門應關注以下特征:客戶借以拖延或拒付貨款的理由是否不合理,甚至是在強詞奪理拖延償付;客戶一向是按期付款的,而最近突然延期或拒付,并未有正當理由說明;客戶承認財務狀況困難并請求延期付款,在這種情形下,應檢查與監督過去及當今的各項信息特征,分析區別是否考慮繼續與該客戶業務往來;違約后未作出償付承諾,在客戶違約后負責人不對償付作出書面承諾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同樣該負責人作出正式承諾后并未履行,也是財務狀況惡化的信號;客戶與其債務人之間產生法律糾紛,債權人以法律手段要求償付債款,并且數額巨大。
在缺乏嚴密的財務預算與管理下,較大幅度增加貸款只能說明該企業資金周轉失調或盈利能力低下。而依賴關聯交易,例如子公司如對母公司過度依賴,一旦母公司根據戰略的需要或者整體投資回報率的考慮,覺得某個子公司不再有原有的利用價值,它們會立即停止對子公司的支持。而子公司如果在銷售、供應甚至管理、技術各個方面都完全依賴于母公司的幫助,失去支持時,子公司很可能倒閉。
如一家企業同時在許多地方大舉收購其他企業,同時涉足許多不同領域,可能使企業因負擔過重,支付能力下降而破產。一個企業新建項目擴張或對原有的廠房進行大規模擴修,都是擴張業務的表現。一旦業務發展過程中企業未進行嚴密的財務預算與管理,很可能會發生周轉資金不足的現象。因而,對于大舉收購企業(或資產)的行為要多加注意,要能夠透過繁華的表象發現破產的征兆。
財務報表及有關信息公告不能及時報送,財務信息公開延遲一般都是財務狀況不佳的征兆。但這只是提供一個關于企業財務危機發生可能性的線索,而不能確切地告知是否會發生財務危機。如果一個公司的財務信息總是公布不及時或是有意拖延,那至少表明其情況不佳,有時會隱伏著嚴重的財務危機,對這樣的公司不僅要分析會計報表,還要關注會計報表附注以及有關的內幕情況,防范風險。
財務征兆主要表現在財務指標及報表方面,主要形式有:現金流量不足,企業不能及時支付到期債務;銷售額非正常下降;現金大幅度下降而應收賬款大幅度上升;一些比率出現異常(如總資產周轉率、營業利潤率、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的指標大幅度下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