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克CEO許志華:制鞋業步入供應鏈競爭時代
語錄“未來供應商跟成型企業將會是非常緊密的關系,逐漸在產業內部形成幾派不同的生態鏈,未來整個產業內不會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不同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許志華
核心提示
在持續了一個多月的行業走訪后,福建省鞋業行業協會與本報聯合主辦的“2014海西十佳鞋產業名片”調查活動已逐漸進入了尾聲。陸續展示的幾十家企業,不僅體現出了整個泉州鞋業產業鏈的發展現狀,也從企業的創新中梳理出了行業未來發展的脈絡。
“泉州整個鞋業行業正面對著新興產業的沖擊,電子商務、新技術、勞動力成本等帶來的產業壓力,消費者的需求已經改變,這也要求我們企業去匹配這些需求。”福建省鞋業行業協會會長、匹克集團CEO許志華說,對于像匹克這樣的產品成型企業來說,要匹配市場需求,就需要前端整個供應鏈的支持,“未來不會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不同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轉變模式適應市場
企業沒辦法創造需求,只能適應需求。這是許志華的核心理念,在新商業模式、消費需求轉變的沖擊下,企業只能積極調整自身去適應市場。
記者:在產業轉型期間,目前泉州鞋業面臨的核心問題是什么?
許志華:最主要的還是市場轉變帶來的商業模式轉變。泉州整個鞋業行業正面對著新興產業的沖擊,電子商務、新技術、勞動力成本等帶來的產業壓力,消費者的需求已經改變,這也要求我們企業去匹配這些需求。消費需求越來越小眾化、個性化的趨勢,讓企業必須轉變商業模式去適應市場。
記者:這些轉變具體體現在什么方面,企業又要如何去適應?
許志華:目前來說,體現得最明顯的是在消費端和成本端。消費端上,就是剛才說的消費者需求的變化,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在供應鏈上快速反應;成本端層面,則主要是成本的上升,這就需要企業提高勞動生產效率,才能有足夠的議價能力。
記者:這是不是對整個產業鏈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許志華:沒錯,像我們匹克這樣的企業在產業鏈中屬于產品成型企業,前面還有很長的上游供應鏈。就拿提升生產效益來說,需要前端產業在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上提供支持。我有一次去巴西考察,看到人家一個工廠的一條成型生產線只有2個工人,而我們這里傳統的一條生產線要上百人,這之間的巨大差距一目了然。
記者:那為什么不能直接引進國外這種先進的生產線?
許志華:因為這并不是引進幾臺先進設備的問題,那完全是另一種生產工藝,基本上可以說是徹底顛覆了傳統產業。要發展這種新生產工藝,就需要一整條新的產業鏈與之匹配,從目前我們本地產業的發展情況來說,還沒辦法達到要求,也不適合一下做跨度這么大的改革。
生態圈競爭時代
尋找不同的市場需求并與之匹配,未來制鞋業內部或許會形成幾個由品牌企業和供應鏈企業組成的不同生態圈,告別企業與企業同質化競爭的時代。
記者:如果不適合徹底革新產業鏈,那行業未來轉型的方向是什么?
許志華:應該說沒有一個固定的方向,如果所有企業都朝一個方向轉型,那就又走到了老路子上。現在市場需求是多樣化的,每個企業未來都會發展出自己的優勢,去適應某一個市場。整個產業都走規模化大生產的模式已經必須改變了。
記者:規模化大生產不是所有大型制造業的最終模式,為什么要改變呢?
許志華:這首先要明白規模化大生產是怎么來的。制造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有很多選擇,像提升價值、降低成本等等,并從中尋找平衡點。而我們的產業選擇了降低成本,這就要求規模化大生產,這樣的好處是單位人工效能高,不過隨之也帶來了模具相同、設備相同,最終的結果就是產品同質化。這種方式在新商業模式和新需求的沖擊下,已經越來越不適應了,像在電商領域,現在有的企業7天就能為消費者生產出產品,對它們來說并不需要規模化大生產,而是要打造快速供應鏈。
記者:對供應鏈企業來說,要怎么適應這種多元化的改變?
許志華:還是要明確自己的定位。像剛才說的,未來整個行業會演變出多種發展方向,有的注重提升價值,有的側重快速供應鏈,有的堅守規模化大生產,無論是哪種方向,它們都需要上游企業的支持。未來供應商跟成型企業將會是非常緊密的關系,逐漸在產業內部形成幾派不同的生態鏈,未來整個產業內不會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不同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記者:目前泉州鞋業供應鏈還有什么需要提升的地方?
許志華:企業選擇供應商的幾個要素,無非就是質量、價格、服務。泉州現在的供應鏈能力,已經是全亞洲甚至全世界最出色的供應鏈之一,性價比最高,目前來說就是要找到新的市場需求,并積極地與之匹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