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機產業邁入“破冰”期
由于大量民營制鞋企業涌現和大量臺資鞋企涌進大陸,帶動了臺灣鞋機的設點和歐洲技術設備的引進,全國各大制鞋基地紛紛導入了現代化制鞋流水線,也催生了江蘇、溫州、福建、廣東等地的民營鞋機企業。
前有外銷訂單迅猛增長,后有內銷市場品質和數量激增,伴隨著中國飛速增長的經濟,中國鞋機產業步入“黃金時代”。2010年后,歷經兩次金融風暴,制鞋業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需求快速釋放,中國鞋機產業邁入“破冰”期,尋求“蛻變”……
早在改革開放初期,其實有一些特定領域已經采用進口設備,如國營軍工企業(主要按計劃生產軍靴、手槍套、腰帶、安全鞋、錢夾、皮包等)或接到外貿訂單的國營鞋廠,他們主要通過國營渠道引進意大利先進設備到中國大陸。
這一時期,鞋廠設備進口主要通過意大利貿易公司、香港及臺灣貿易公司為中介,產品以功能型為主,例如全自動釘跟機,在這之前絕大多數鞋廠主要依靠鐵錘、氣動牙釘槍完成這道工序。而當時的民營鞋機企業,還處于翻新臺灣二手鞋機階段,無設計、研發、自主創新能力,市場信息面也不廣。
2000年開始,隨著中國制鞋業高速發展,國內鞋廠通過展覽及多渠道交流意識到,國際上生產全自動釘跟機的廠家和品牌有很多,于是他們開始注重品牌和品質。
確切地說,意大利鞋機品牌真正進駐中國市場,是1998~2008年,這十年,陸續有Sabal,BC,CAMOGA、Newlast、ATOM等建立中國分支機構,或合作、或收購、或重組、或貼牌等方式進行中國本土化生產和運作。
而中國本土鞋機品牌則是伴隨著90年代民營鞋機企業老板創業,完成資本積累,于2000~2009年,發展壯大起來。經歷兩次金融風暴后,真正具有拓展能力的企業,如廣東的愛瑪、名菱、利成、意利等鞋機品牌老板,早已把眼光投到了國際市場,并默默在海外進行運作。目前,周邊鄰國、東南亞、南美、中東甚至歐美都能看到來自中國的鞋機品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