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你不得不知道的制鞋工藝
尺度的認識
認識尺度(SIZE)應先了解下列幾個先決條件:
A.各國(地區)的長度制度:
①英、美:使用英制,每英為12英,每英再分咸8格,俗稱8分,英美稱1/8寸(沒有“分”的說法),每一英?的長度為25.4公分(公尺制)或25.4m/m,每1/8?約為3.15 m/m,每3/8?約為8.46 m/m。
②法、日-使用公尺制(鞋長不到一公尺,故可稱公分制),每公尺100公分,每公分分成1O格,每格為1m/m,O.5公分為5 m/m,2/3公分為6.66 m/m。
③臺灣:使用上海尺制(鞋長少有一尺,故亦稱上海寸制),每一上海寸約為1.16臺寸,約為3.5cm(每一上海寸為10個上海分,每一上海分約為3.52 m/m)。
B.各國(地區)的尺度等級差距:
①英、美:號與號的差距為1/3?約8.46 m/m,適用范圍為男、女、童鞋的拖涼鞋或綁帶低價鞋,市場消費比較不挑剔的消費者…等;除了上述差距外,尚有設定半號差距的,其等級差距為1/6?約為4.23 m/m,適用范圍為男、女滿幫鞋或市場消費要求比較嚴格的高價鞋。
②法國:號與號的差距為2/3公分約6.66 m/m,適用范圍涵蓋男、女、童鞋…等,滿幫鞋、綁帶或非綁帶、拖涼鞋…等,鮮有高級鞋設定有半號的等級差的。
③日本:號與號的差距為l公分為10m/m,適用范圍男、女、童鞋的拖涼鞋或綁帶低價鞋(如帆布鞋…等)或市場消費比較不不挑剔的消費者…等;除了上述差距外,尚有設定半號差距的,其等級差距為1/2公分約為5 m/m,適用范圍為男、女滿幫鞋或市場消費要求比較嚴格的高價鞋
④臺灣:號與號的差距為1上海分約為3.52 m/m,適用范圍男、女、童鞋的拖涼鞋或滿幫鞋;童鞋及學生鞋等級差距要求可以放寬的,就以二個等級差距為一個差距(跳號制作及銷售),因此童鞋及學生鞋的差距為2上海分約為7m/m。
鞋楦尺度
鞋楦尺度,在同一階段之內各碼(尺度代號)之關系,必定為等級差;例如美制男鞋適于年青人穿著之款式一階段,由#7號到#12號組成,其中#7號和平過渡8號之長寬或其它相關位置經尺量差距之結果,必然和#8號和#9號或#9號和#10號之相關位置尺量差距相同,因此可以利用“等級差”之觀念,作為測定該階段(全套)鞋楦之準確度。
同一雙腳下因穿著因素及制作因素衍生了各種不同需求的鞋著及鞋楦,如拖鞋楦、涼鞋楦、運動鞋楦、馬靴楦、包仔鞋楦、加州鞋楦…等。
涼鞋楦之三圍和滿幫鞋之三圍不同,主要為穿著因素:滿幫鞋因包腳趾(TOE BOX),所以可有較肥大之腳趾空間(鞋楦頭部較大):涼鞋因露趾(OPEN/OE),所以需有較吻合腳趾的空間(鞋楦頭部較接近趾形);涼鞋亦須有較不影響帶條定位的穿著空間,因此通常腰圍比滿幫鞋粗:以一般英美尺度趾圍等級差1/4而言,滿幫鞋三圍依序為腰圍減一級,背圍加二級,例如趾圍為8?,則腰圍為73/4?,背圍為;81/2?:換算為涼鞋則為腰圍加一級,背圍加二級,例如涼鞋趾圍為8?,則腰圍為81/4?,背圍為81/2?。
鞋楦擔負第一線任務鞋楦只是制鞋的媒介,它并非消費品,它擔任的是讓制鞋者藉以完成的一小部份,而非全部,如果把鞋楦看成是制鞋的全部而予充分信賴,忽略了絕大部份的制鞋工作時,就錯了,當然鞋楦對于制鞋來說非常重要,但是其它工作何嘗不重要!“鞋楦”能夠在制鞋業里被塑造成第一線的任務罷了:萬事起頭難,在每一項技術性組配工作步驟,通常會給予工作者深刻的印象!它所能賜給工作者的創痛也是最為尖銳;鞋楦在制鞋過程里的角色和地位,正好足以讓你的制鞋工作.因為開頭的錯誤而全部泡湯!鞋子的實用與否,不是依賴鞋楦就能解決的,它應該和鞋子的容積空間(鞋材及組合)及一雙活動的腳(穿著),加上足供觀賞的外表…等實質相互間之關系,這四種相互關系是不能各自獨立分開的.
鞋楦的翹度
鞋著是穿著在腳上并行于地面上的產品,因此一雙鞋子的良劣,首以鞋子和地面的配合狀況為要務,鞋子和地面配合的位置為鞋底,鞋底由側面所表現出來的線條稱為“側線”,一雙正確的鞋著,應該具備正確的“側線”,正確的“側線,’稱為標準側線。
標準側線是由三個部份所形成:一、楦尖翹度,二、著地點,三、后踵懸空高度(鞋楦名稱)或稱跟面。
一、楦尖翹度:鞋子平擺地面(桌面)后,楦尖須有上翹的形狀,其上翹的角度需視A.底厚,B.鞋材軟硬,C.穿著用途,D.配跟高低,而有所因應變化,一般鞋子的楦尖翹度約為8m/m 12m/m,如厚底鞋楦尖翹度即應增加。薄底鞋因穿著后轉折輕便,楦尖翹度可減低,硬鞋材之鞋著,行走轉折不輕便,應增大楦尖翹度鞋著需要大活動量者,如運動鞋楦尖翹度可增大,高跟鞋本來就須以曲折角度大的腳形使用的鞋著,其楦尖翹度可減低。
二、著地點:鞋著側線的著地點段,位置位于扣除鞋頭余裕后,底長前段約三分之二的地方(曲形側線拉直后計算之),著地的寬幅約在8m/m一12m/m之間,著地太前及太后都不標準。
三、后踵懸空高度(或稱跟面):跟面的形狀大小種類很多,但其跟面必須平貼于地面,則鞋著平放于地除了著地點外,其余就是跟面和地面的平貼。以上三者都符合標準的,就可以得到標準可舒適穿用的鞋著了。
測量鞋楦,多為測量楦表外圍之長度,寬度及圍度,測量之工具以不伸縮材質制咸的皮尺最佳,以越窄制咸的皮尺準確性最好;測量鞋楦之外圍弧度(形狀),多使用迷尺(曲線尺),但迷尺之應用亦僅止于測量左右腳弧度之對稱而已(配對);測量楦表弧線如楦側線,仍可利用手工作成低板測量,效果不錯。
女鞋楦的中底長寬比,扣除余裕外約為9:3:3:2亦即腳長9?,腳掌寬為3?,腳尖至著地的距離約為3?,踵寬(長度約四分之一)約為2?。日本尺度是以腳的公分長度,作為鞋號,至于不同款式的余裕則由各生產工廠自行以專業常識讓出,例如腳長24.2公分,則應穿鞋號為#24.5;腳長26公分,則應穿鞋號為#26.0(小數點后之0須加以標示,半號則須標示O.5;不可標示如美英尺度之1/2):日本尺度使用地區僅限日本本國,其它地區則不使用。
當我們打赤腳行走時候,腳趾圍轉折比較靈活,當我們跑步的時候’腳趾圍的角度必須加大;但當我們穿鞋走路的時候,局限在鞋子里的趾圍,轉折就會受到鞋子的限制,按照行動的需求,鞋子就必須依照用途及結構性予以設定適當的鞋尖翹度,因此制鞋的時候為了適應穿鞋走路,使穿鞋行走不致影響因腳趾被鞋子包圍,因而轉折不靈活所造成的不便(腳趾圍轉折不如意會造成行走困難,上階梯困難或腳尖踢到地上物而摔倒受傷),必須讓鞋尖和地面在靜止狀態時保持距離,這種因穿著而設計的鞋類和地面距離,我們稱它為“楦尖翹度”(TOESPRING);用較厚或較硬的鞋底作成的鞋子,就應將楦尖翹度角度加大,用以抵銷因趾圍轉折不易所造成的鞋著行走障礙,反之用較薄或較軟的鞋底作成的鞋子,就可將楦尖翹度降低或貼地:穿著高跟鞋及跟越高的鞋子,因為已經使穿高跟鞋的腳彎曲到極致,所以為了回饋一點穿著的舒適戚,也可將楦尖翹度降低。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