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學做自己的談判專家 需會洞悉人心
在職業素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以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機會。
“談判的本質是通過‘說’和‘聽’的交替過程,以達到個人談判的目的,而這種說與聽的交換方式即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馮麗娟說。她認為,談判藝術,說白了就是與他人溝通、和諧相處的藝術。當談判技術掌握得好,個人擁有良好的團隊工作環境,才能更專注于工作本身,爭取更好的表現,進而在職位的升遷等方面獲得更多的機會。反之,則可能在工作上得不到別人的支持,疲于應付工作。
采訪實錄
銷售經理不會“談判”遭排斥
受訪者:John,貿易公司英文創意總監
John屬創意部,負責對產品進行包裝;F屬于銷售部,負責向客戶展示和銷售公司產品。“很多人都對F反感,因為他在與不同部門交流時經常出現問題。” John說。F總喜歡拿著創意部提供的文案向上司表達不滿,例如“這幾句英文表述得不地道”或者“這個創意根本就過時了”,卻從不直接向提供文案的部門或當事人提出意見。
F的文案創意能力有多少斤兩,其實大家都清楚。John說:“即使他真覺得有問題,可以直接找創意部的同事討論,或者與我這個部門主管‘談判’,犯不著對著公司‘大嘴巴’。這樣的合作方式,簡直沒給我面子,并且還會影響上頭對我的評價。”
后來有一次,F趕著要與客戶推銷公司的一款經典產品,又找到John。“可是我已經不想與這種人合作,就推說其他銷售經理也趕著要包裝,他的要排期,就這么拖著。他等不了新的文案,只能拿著去年的PPT自己亂改一下。結果,商談失敗了。” John說,“因為這件事,F被降為副經理,沒了第一季度的獎金,最后他郁悶地離職了。”
專家解惑
職場“談判高手”需會洞悉人心
廣州日報:職場中的“談判高手”都是左右逢源的人物么?
馮麗娟:不可否認,這個觀點不僅表明職場上會左右逢源的人中不乏談判高手,還反映了職場“談判高手”所需要掌握的能力——能洞悉人的心理、有打動人的藝術技巧、注重選擇恰到好處的時機和把握 “談判”的度。只要時刻保持清醒并了解職場“談判”的初衷以及最終目的,那就可以使談判的藝術發揮到極致,達到職場上的雙贏。
廣州日報:哪些職位的人更需要掌握“談判的藝術”?
馮麗娟:談判藝術在技術人員轉型成為管理人員時顯得尤為重要,畢竟技術跟管理有很大的區別。這些新進的經理人原來只需擁有較強的技術能力即可,但轉型為管理者后更需要與其他人打好交道,例如跟自己團隊的成員打好交道。這時,擁有較好的談判藝術就顯得更為重要。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導致團隊工作效率降低、大批技術人員離職、公司效益降低,最后自己也可能成為失業大軍里的一員。
專家教路
職場“談判”五大準則
職場上的談判跟商業談判有相似之處,但不能照搬。在職場做好自己的“談判專家”,可以把握好以下談判準則——
因地制宜,采用適當的談判策略:針對不同的談判對象、不同的利益點及與談判對象的關系,我們采取的談判策略都會有所不同,需要做好充分準備。
談判就是變通,最終為了“雙贏”:真正的職場談判可能需要雙方的讓步和妥協,說白了其實是一種相互的變通。我們通過變通的談判,最終希望的是使以后的合作更為和諧,實現“雙贏”。
談判不是自找麻煩,而是解決矛盾:存在分歧往往代表矛盾早已存在,若我們選擇避而不談以維持表面的平靜,而不是嘗試坐下來談判去解決矛盾,那么在以后的工作中可能會被某件事情激發,結果可能更為糟糕。
談判不拼輸贏,結果只分好壞:職場談判跟商業談判不同,它不是作戰。談判是為了更好地合作,是雙方為達成共識而共同努力的過程。我們關注的焦點應從“商業上的打倒對方”轉移到“成就彼此”。談判的結果只分好與壞,沒有輸贏。
道理不是必要的,照顧他人情緒同樣重要:在談判時應懂得尊重對方,以更好地了解談判對象的觀點和想法,使談判的結果向預期的方向發展。如果有任何一方覺得委屈甚至覺得不平,即使最后達成了合作或協議,也是不利于日后工作的開展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