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增減業務作假方式
1、購入固定資產質次價高,采購人員撈取回扣
企業采購人員為了撈取回扣,與賣方合謀,購買質次價高的物品,造成企業不當損失。
如:某企業采購為單位采購電腦10臺,該配置電腦市場價為6000元,銷貨方以盈利為目的,同意給購貨方回扣6%,而故意抬高價格,每臺6500元購貨方同意成交。單位付款65000元,采購人員得3900元回扣,裝入自己腰包。
2、固定資產運雜費,摻入了旅游參觀費
固定資產的原值包括買價、包裝費、保險費、運輸費、安裝成本和繳納的稅金。有的企業將不屬于構成固定資產價值的支出也記入了固定資產的價值,虛增了固定資產價值。
如:企業購買吉達汽車一部23萬元,計價時將請客送禮、游山、玩水的費用全部計入固定資產運雜費,加大了費用開支。
3、運雜費用張冠李戴,人為調節安裝成本
購入需要安裝的固定資產,應將固定資產的買價、運雜費、安裝費等都先計入在建工程,當設備安裝完畢交付使用時,計入固定資產價值。將不需安裝的固定資產發生的運雜費列入需要安裝的固定資產的安裝成本中,從而人為調節了固定資產的價值。
如:某機械廠購了一部貨車價值150000元,運雜費3000元。同時該廠又外購機床壹臺,價值100000元,運雜費2000元。該機床需要安裝。但某機械廠實行運輸隊另行結算。企業為了照顧運輸隊的利益,將汽車運雜費計入生產設備安裝成本,使外購原來102000元變成105000元,人為調整了外購機床與貨車的原價。
4、接受賄賂,虛計固定資產重估價值
其他單位投入的固定資產,應按合同、協議約定的價值或經評估確認的價值計價,由于企業或投資單位有關人員接受賄賂,私下商定有意抬高或降低固定資產的價值。
如:A、B公司合作成立C公司,B公司接受賄賂同意虛開發票進行并未存在的實物投資,同時接受A公司投入已使用賬面原值200000元,已提折舊15000元,凈值135000元的固定資產,以150000元重估價值作為投資的資本金。
5、固定資產出租收入,虛掛往來賬
固定資產出租收入屬于租賃性質的勞務收入,應通過“其他業務收入”科目核算,發生對應的成本費用應在“其他業務支出”科目中核算,有的企業為了挪用固定資產出租收入,將收入直接記入“其他應付款”科目,而分期掛賬。
如:企業出租房屋收入200000元,應計入"其他業務收入",但企業卻掛了“其他應付款”科目。將全年計提的固定資產折舊80000元和發生的其他費用18000元全部計入“管理費用”。而不通過“其他業務支出”核算。使企業應交納的房產稅、營業稅及附加稅全部逃交,進而也影響了當年利潤和應納所得稅。
6、固定資產高價收入,存入小金庫
財務制度規定報廢固定資產的殘料價值和變價收入應沖減清理支出,企業為將報廢的固定資產的變價收入挪作他用,收回的款項存入了企業的“小金庫”。
如:某工廠經有關部門批準,報廢了壹臺設備,出售收回價款50000元,應沖減清理支出。企業為了為職工謀取福利,將收入作為“小金庫”以個人名義存入銀行。
7、清理固定資產凈收益,不按營業外收入記賬
財務制度規定,處理固定資產收回的價款,應沖減固定資產清理支出,將凈收益作為營業外收入處理。企業經營效益好,為了控制利潤,便將固定資產凈收入仍掛在固定資產清理賬中,并結轉下年再處理。
如:某工廠售出一個已用機床,原值50000元,已提折舊20000元,銷售收入60000元,凈收入30000元。本應記入營業外收入,但企業為了調整利潤將30000元掛在“固定資產清理”賬戶,并結轉下年。這種作假形式直接影響著所得稅補交和盈余公積的提取。
8、轉移工程借款利息、調節當年損益
企業工程借款利息,在辦理竣工結算前應計入工程成本"在建工程",結算后計入"財務費用"。但企業為了調節利潤,將應計入在建固定資產造價的費用,在未辦理竣工結算之計入當年"財務費用"。
如:企業于2002年4月貸款300000元用于購買工程設備,年利率5%,期限3年,每年計息一次,該設備安裝工程預計兩年內投產完成。2004年4月安裝完畢并辦理交付使用手續發現該企業故意將在兩年內每年發生的利息300000×5%=15000元都記入"財務費用",虛增費用,虛減利潤,導致單位少交稅金,進而也少提了盈余公積。
9、在建工程試運轉收入,不沖減在建工程成本
企業在建工程在試運轉過程中所取得的收入扣除稅金后應沖減在建工程成本。但企業為了調整利潤,便轉移收入,在"其他應付款"中加以掛賬。
如:企業在試運轉過程中發生各種費用為20000元,在運轉過程中取得的收入為30000元,企業故意將收入在"其他應付款"科目直接掛賬,并在年終結轉到下年度掛賬。
10、融資租入的財務費用,計入固定資產價值
企業財務制度規定,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的價值包括按照租賃協議或者合同確定的固定資產價款和運輸費、保險費、安裝調試費等。不包含融資應計入"財務費用"的賬戶的各項支出。有的企業面對金融機構,為了增加利潤,便將應計入"財務費用"賬戶的各項支出,計入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價值中。
如:企業經營效益不好,融資租入了整套設備,采用分期付款方式。在支付的融資租賃費中包含按租賃合同或協議的確定的固定資產價值再加上運輸途中運輸費,保險費和安裝調試費等。但租賃手續費和設備交付使用后的利息支出共計9萬元記入了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原價中,導致費用減少,利潤增加。使企業保持盈利,只有盈利才能保證企業在金融機構的信譽。
11、無償轉讓舊設備,清理損失列損益
企業進行設備更新,將淘汰的舊設備無償轉入自辦企業并將發生的清理損失金額列入當年損益。
如:企業將舊設備轉入自辦企業,原價500000元,已提折舊200000元,企業為了減少利潤故意將原值直接記入“固定資產清理”賬戶。
12、固定資產盈虧,不作賬務處理
企業為了調節利潤,對固定資產的盤盈、盤虧不作賬務處理。
如:企業經濟效益不佳,為了調高利潤,盤虧的固定資產不作賬務處理,少記了"營業外支出",從而提高當期利潤。
13、隨意改高折舊方法,調節折舊計提數額
企業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經有關部門批準,可采用"年數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法"等快速折舊法。但企業為了隨意調整成本利潤,便隨意改變公司使用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
如:某企業2006年1月份購入某項固定資產,原值150000元,12月已提折舊15000元到了第三年未經財政部門批準,企業改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多提折舊150000元。
14、隨意改變折舊率,調節成本利潤
固定資產折舊率一經確定,將不能隨意改變。但企業為了調節某年度的利潤隨意變更固定資產折舊率,多計或少提折舊。
如:企業為了貸款需要有所盈余,企業便未經主管財政部門批準擅自降低折舊率,由原來折舊率8%改為5%,少提折舊120000元,虛增利潤使得企業有些微利。
15、增加固定資產,不提折舊
財務制度規定:當年增加的固定資產在下月初開始計提折舊。有的企業為了調增利潤,將應計提的折舊有意漏提。
如:某在建工程完工后,已交付使用,應及時辦理竣工決算,從交付使用的下月初起計提折舊,但企業為了調增利潤,有意漏提折舊,在職工宿舍5月份交付使用,但在年底辦理竣工決算,少計了6個月的折舊。
16、未用固定資產(除房屋、建筑物外)提取折舊
按財務制度規定,對除房屋、建筑物外的專用固定資產不計提取折舊,但企業為了調節利潤,對未使用的除房屋、建筑物外的固定資產也計提折舊。
如:某企業購機器設備原值為400000元,年折舊率5%。當年購入價值50000元的設備雖未使用,為了調增費用,即按該折舊率多計提折舊2500元。
17、停用的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
企業為了虛增盈利,壓縮成本費用的支出,對當月停用或減少的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
如:企業為了報表上稍有盈余,對當月內停用的機器不計提折舊,從而盈利50000元。
18、當月不應計提的,當月計提折舊
企業為了調節成本、利潤,常常違規對固定資產進行折舊,如:月份新增折固定資產本應下月初計提折舊,而當月計提折舊,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報廢后不再計提折舊,而仍在計提,逾齡固定資產有效期滿不再計提折舊,仍在計提。
如:企業為了降低資產當月計提折舊13萬元。
19、變賣固定資產,仍舊提取折舊
企業5月份將不需用設備賣掉,賣掉后又提了12個月的折舊35000元,虛增成本,虛減利潤。
20、在建工程提前報決算,多提折舊
企業為了控制當年利潤實現數額,采用在建工程提前報決算,提前轉入固定資產,提前計提固定資產折舊,以虛增費用減少利潤。
如:某房地產公司下屬企業,在建工程尚未完工,利用提前報決算的方法,多提折舊50000元,提高成本,降低了利潤,在上交利潤時截留了50000元利潤。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