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的關鍵
采用企業一般應于每一資產負債表日進行所得稅核算。發生特殊交易或事項時,如企業合并,在確認因交易或事項產生的資產、負債時即應確認相關的所得稅影響。企業進行所得稅核算時一般應遵循以下程序:
1.按照會計準則規定確定資產負債表中除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以外的其他資產和負債項目的賬面價值。
2.按照會計準則中對于資產和負債計稅基礎的確定方法,以適用的稅收法規為基礎,確定資產負債表中有關資產、負債項目的計稅基礎。
3.比較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對于兩者之間存在差異的,分析其性質,除會計準則中規定的特殊情況外(說明了并不是所有的暫時性差異都形成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分別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與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定該資產負債表日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應有金額(期末余額),并與期初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的余額相比,確定當期應予進一步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金額或應予轉銷的金額(發生額),作為構成利潤表中所得稅費用的遞延所得稅費用(或收益)。
注: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發生額的對應科目有“商譽”、“資本公積”、“所得稅費用”。
4.按照適用的稅法規定計算確定當期應納稅所得額,將應納稅所得額與適用的所得稅稅率計算的結果確認為當期應交所得稅,作為利潤表中應予確認的所得稅費用中的當期所得稅部分。
5.確定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費用。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費用包括當期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兩個組成部分。企業在計算確定當期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后,兩者之和(或之差),即為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費用。
注意關鍵:
(1)資產和負債的計稅基礎如何確定;
(2)并不是所有的暫時性差異都能形成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
(3)資產負債表觀點,按照暫時性差異確定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是余額而不是發生額;
(4)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發生額的對應科目有“商譽”、“資本公積”、“所得稅費用”;“應交稅費——所得稅”對應的科目一定是“所得稅費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