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三維體系
管理體系分為三維架構,分別是組織(主體)、任務(工作)與制度(方法),也就是說:圍繞使命,什么組織用什么方法做什么樣的事情。
在舉辦的一些論壇上,經常聽到老板們發出同樣的埋怨:員工太難管理,每天就是忙于一些瑣碎的事情,無法脫身,身心疲憊。
發生在企業家身上的現象到底說明了什么問題?管理學家又是怎么看待的?
企業運營系統的“人、物、事”
記者:魯老師,老板們的抱怨,你認為這些現象正常嗎?
魯柏祥:這種現象正日益普遍,疲于應付已成了很多老板的工作常態。從一般意義上來講,導致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老板們還沒有有效掌握系統管理這一殺手锏。系統理論清楚地表明:決定功能效率高低的是系統是否建立及系統的有機化程度,生產要素不等于生產力。同樣的要素,在不同的系統中,既可以做功,也可以純粹發熱。因此,企業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體系,讓“事事有流程,環環有標準,件件有人抓,人人抓落實,樣樣有考核,個個憑貢獻”不停留于口號,而是轉變為實實在在的績效。
記者:那么企業如何建立這樣的管理體系呢?
魯柏祥:從管理的對象出發來深入分析問題,通常是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你認為企業運營要素包括什么?
記者:人、事、物。
魯柏祥:對!但這只是從自身出發來考察一個企業。以上三類要素中,人是具象的,物也是具象的,而事是抽象的。人是一切組織要素中的首要。作為企業運營系統中的“人”,員工需要什么呢?
記者:員工需要金錢、地位、名譽、成長,他們也需要權力。
魯柏祥:那么如何激勵員工呢?
記者:關于員工的激勵,我們以前講過要學《纖夫的愛》,說到底無非是滿足員工的金錢、地位、名譽、成長、權力的需求。
魯柏祥:是的,企業管理根本性的工作就是無論如何要把員工當人看。同時,企業要對應員工的發展模型,分別從薪酬激勵、成長激勵、榮譽激勵與晉升激勵入手。
企業運營的“物”則包括物質環境、作業工具與作業對象。“物”的使用原則是尊重規律,尊重科學。企業運營中的“事”則是為達成特定目標、完成特定任務而設定的人、物在時、空中的特定組合。“事”由人、物、時、空四大要素構成,做事的原則是簡捷、高效。
在企業中,對于企業運營系統的“人、物、事”各要素都要有制度。
三維管理體系架構
魯柏祥:在講管理體系的三維架構之前,我們先來思考管理主要回答什么問題?
記者:無非是什么人用什么方法做什么事。{page_break}
魯柏祥:你說的不夠全面,我認為管理主要回答這5個問題:為何做?做什么?誰來做?怎么做?做怎樣?其中,你沒說到的“為何做”說的是管理的使命,而“做怎樣”指的是管理的目標。管理體系則是為達成特定目標,而為特定組織及其成員做特定的事,所設計的特定的方法的有機整體。
記者:管理體系聽上去有點虛,那怎么讓這些感覺有點虛的管理措施落實到位呢?
魯柏祥:建立管理體系很辛苦,對此我們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忍辱心。要讓具體管理措施有效落實,就得做到作業任務可操作,組織成員具體,保障條件可行,監督激勵到位。
我把管理體系分為三維架構,分別是組織(主體)、任務(工作)與制度(方法),也就是說:圍繞使命,什么組織用什么方法做什么樣的事情。
三維管理體系架構的重點是,應用系統理論,從組織、任務、制度三個維度進行有效整合,形成上下貫通、左右協同、有機一體、高效運行的企業管理體系,進而實現工作可視、運營可控、考評可依。
記者:三維管理體系架構對企業有什么要求?
魯柏祥:要讓企業有效應用三維管理體系,使企業管理得到全面提升,就要求全面覆蓋,全員參與,全部應用,全程支撐。我希望企業能做到:干部帶頭,全員參與;自下而上,上下聯動;主管負責,公司監督;循環往復,常抓不懈。只有這樣,企業才能“管理流程化,流程信息化,基礎規范化,改進持續化”。
記者:在企業中,三維管理體系架構成功的標準或標志是什么?
魯柏祥:三維管理體系架構成功的企業能夠做到以下幾點:
職責明確化:明晰職責,明確分工;
流程順暢化:優化流程,銜接暢通;
過程痕跡化:痕跡記錄,過程控制;
標準一致化:統一標準,嚴格執行;
制度體系化:完善制度,避免沖突;
改進持續化:持續改進,循環控制。
如果企業能夠做到以上這些,就可以加速實現由傳統生產、經營、管理向現代生產、經營、管理的轉型,真正做到“運營平臺化,管理流程化,行為規范化,作業標準化”。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