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霍建華林心如公布戀情,大伙也是操碎了心,觀光的小火車一站一站,連爾康都沒放過……其實今日才是大家認可的“表白日”。連“老干部”霍建華和林心如都公布了戀情,你還等什么?如果你還沒想好怎么表白,那么就要多多學習,看看除了俗套的“我愛你”,還有哪些花式表白法。
在古代的中國,表白這么富有詩意的事情,
天生就有著成為詩歌的潛質,所以古人說: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越人歌》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山無陵,天地合, 乃敢與君絕。——漢代樂府《上邪》
在天愿做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唐·白居易《長恨歌》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宋·李之儀《卜算子》
除了漢族詩人,少數民族詩人們也有表白的需求: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這是鮮卑族后裔的金代詩人元好問發出的浩嘆。
“燕京女兒十六七……芳年誰惜去如水”,這是元代回族詩人薩都剌筆下的一位少女。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是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情詩。
“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這是納蘭容若對妻子的懷念。
若說這些太文雅,敦煌的女兒感情熾烈:
枕前發盡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爛。水面上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枯。白日參辰現,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見日頭。
在西藏,人們這樣說: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我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在廣西,人們這樣唱:
好男上山門自開,好女不用紅娘來。連情不用媒牽線,情投意合自相挨。
山中只見藤纏樹,世上哪見樹纏藤,青藤若是不纏樹,枉過一春又一春。
竹子當收你不收,筍子當留你不留。繡球當撿你不撿,空留兩手撿憂愁。
還嫌不夠?沒關系,中國還有50多個少數民族呢,
從侗族的“行歌坐月”到苗族的“游方”,從拉祜族的“搶頭巾”到哈薩克族的“姑娘追”,
無論想比文還是比武,想載歌載舞還是看花喝酒,總有一款適合你。
表白后,該送定情信物了;不知送什么?可以參考這首東漢的《定情詩》:
何以致拳拳?綰臂雙金環。何以道殷勤?約指一雙銀。
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何以結恩情?美玉綴羅纓。
何以結中心?素縷連雙針。何以慰別離?耳后玳瑁釵。
至于廣大少數民族則不需要這么多貴重的首飾,
從糯米飯到鹽巴,從香包到芭蕉葉包,只要有情,送什么都行。
這么多花式表白法,記住了嗎?選一種,對你的TA勇敢表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