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棉成為紡企延續生產的重要來源
只有棉價穩定,紡企才能健康發展。種棉利潤較高,明年國內棉花種植面積將擴大,會推動棉價走低。 盡管國儲棉尚有700萬噸存貨,但如果大量投向市場,又會造成棉價大跌的情況,損害棉農的利益。國儲棉拋售結束,新棉成為紡企延續生產的重要來源。在棉花期貨價格持續高位,國儲棉屢遭搶拍的背景下,新疆新棉高價來襲。
“國慶小長假期間,新疆棉價暴漲,帶動整個棉花市場跟漲。如今新疆手摘皮棉報價已超過1.6萬元/噸,新疆機采棉報價也達到1.55萬元/噸。”河南紡織行業協會秘書長李繼鋒透露,新老棉交替后,紡企用棉成本較8月大幅提升超過2000元/噸。盡管貿易商手中尚有國儲棉囤貨,但價格也飆漲到1.58萬元/噸。目前上游棉價上漲,下游需求不旺,棉紗企業夾在其中,面對著巨大生產壓力。
“今年棉花種植面積大幅縮水,此外儲備棉輪出結束、鄭棉期貨近期快速上漲等因素,都導致近期棉價大漲。”卓創棉花分析師鄭博稱,去年10月初新棉大量上市時,棉價正處低位。今年年初后,棉價開始大幅拉漲。因此,棉農存在晚賣價高,早賣虧本的惜售心理,對棉價心理預期較高。此外,盡管今年拋儲期延長,但9月末儲備棉輪出成交率均持續高達100%,這表明紡企、貿易商對后市棉花供應也普遍存在擔憂心理。
據了解,今年南疆地區多雨、多風,新疆庫爾勒地區近期遭遇冰雹災害,這對棉花生長造成影響,機采棉、手摘棉上市較往年推遲7到10天。在儲備棉結束后,市場棉花供應出現了短暫“空窗期”。國家氣象中心近期預測,今年棉花總產509.6萬噸,降幅達9.1%。
“今年國外棉花豐產,價格下滑。如果這種內外價差持續下去,進口紗勢必對我國棉紗市場造成沖擊。”李繼峰認為,目前多數紡企恐買在棉花高位,都在觀望等待價格回落。棉價走勢密切牽動著紡企。此前,湖北、山東、河北、浙江、廣東等地的近150家棉紡企曾以電話、聯名上書等形式,向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反映儲備棉投放存在的問題。
雖然棉價成本上漲,但由于下游布企需求不支持,紡紗企業今年來每噸價格僅能上漲50元到100元,完全無法填補成本暴漲帶來的利潤損失。如今,紡企都是手里有多少棉就紡多少紗的狀態,不敢貿然開工。雖然朱敏峰屯的棉足夠生產到11月,但他身邊一些同行手里的棉花僅能維持幾日了。盡管如此,新疆的新棉成交量依然處于低位,詢價的多,拍買的少,大家都在觀望。
鄭博也表示,據卓創數據統計,目前棉花市場處于有價無市狀態。在今年棉價漲勢明顯的情況下,江浙地區中型規模以上企業都已早早拍下國儲棉,企業存棉或能支撐到11月份。而河南等內陸省份由于銷路多依靠江浙地區,產銷環境不佳,在高棉價環境下生存困難。
今年以來,原料、人工等各項成本的上升,已使本就利潤微薄的紡織業受到嚴重沖擊。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截至2016年6月,中國營業收入超過2000萬元的紡企單位數為19937家,與2011年的22484家相比減少了2547家。2016年上半年,上市紡企的凈利潤也延續了前三年的下跌走勢,凈利潤同比下降超過一成。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