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企業如履薄冰 拋出政策真的讓人“操碎了心”
2015/2016年度,新疆棉花產量約在350萬—370萬噸,內地棉花產量約在100萬—110萬噸,國內消費量約在600萬—660萬噸,國內棉市產不足需格局已經形成,產需缺口需要進口棉花與國儲棉拋售來彌補,如果進口棉成本上升或國儲棉拋售不及時,未來國內棉花價格額可能上漲。目前,涉棉企業不愿加大棉花及其產品庫存,主要原因是國儲棉將在今年4月份要開始拋售。由于國儲棉數量龐大,總量高達1000萬—1100萬噸,足足可以滿足國內棉市一年半左右時間的消費。
因此,即使棉花原料和產品庫存很低了,企業生產經營有錢可掙了,涉棉企業仍不敢加大庫存。在國儲棉這個龐大的庫存沒有被消化掉之前,國內棉花價格漲跌很難由市場決定,任何一家涉棉企業都不敢輕易增加庫存。因為在拋售細則公布之前,企業稍不注意就會經營受損。
自棉花收儲政策實施以后,國內棉花價格一路上行,并很快超過了進口棉成本。雖然收儲政策的實施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棉農的利益,實施初期穩定了市場價格,但由于沒有根據市場變化及時進行調整,國內棉花價格在超過進口棉成本之后仍呈現上漲態勢,最高時每噸價差達數千元,最終導致大量進口棉及其產品涌入國內市場,國產棉則大部分進入了國儲庫,進而造成很多棉花下游企業無法承受高昂的成本,或倒閉、或關停、或外遷。
2014年,國家決定在新疆棉區實施目標價格政策,沒有了收儲政策的支撐,國內棉花價格一瀉千里,從每噸超3萬元跌至當前的1萬多元,一些涉棉企業因棉花及其產品庫存大,在棉價持續下跌的過程中吃盡了苦頭。
據了解,去年國儲棉計劃拋售數量在160萬噸左右,實際成交量不足7萬噸,主要原因是拋售價格較高。市場預計,今年國儲棉拋售數量在200萬噸左右,拋售價格可能和市場價格比較接近。由于當前市場對拋售成交數量心中無底,加之市場需求仍沒有有效恢復,在國儲棉拋售之前,涉棉企業在生產經營上不敢輕舉妄動。
由于種植棉花補貼低,加上籽棉市場收購價近年來一直沒有達到棉農的心理預期,河北、山東、湖北、河南等內地棉區農民新年度種植棉花的意愿不強。有關機構對產區農民所做的種植意愿調查數據顯示,今年內地棉花種植面積繼續下滑已成定局,即使未來棉花生產期間風調雨順單產提高,也不能完全彌補面積下降對總產量造成的損失。在日前公布的市場目標價格高于心理預期的刺激下,新疆棉區農民種植棉花的意愿較強,估計今年新疆棉花種植面積變化不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